【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练习试题及答案】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压力性损伤(也称为压疮或褥疮)是一个常见但可预防的问题。尤其是在长期卧床、行动不便或使用医疗器械的患者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因此,针对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知识掌握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一些相关的练习试题及参考答案,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
一、选择题
1. 压力性损伤的主要成因是:
A. 高血压
B. 局部组织持续受压
C. 感染
D. 营养不良
答案:B
2. 使用医疗器械如导尿管、呼吸机面罩等,可能增加压力性损伤的风险,主要是因为:
A. 医疗器械本身具有杀菌作用
B. 医疗器械对局部皮肤造成持续压迫
C. 医疗器械能改善血液循环
D. 医疗器械减少患者活动
答案:B
3. 下列哪项不是预防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有效措施?
A. 定期检查皮肤状况
B. 使用减压敷料
C. 增加患者营养摄入
D. 长时间固定使用同一位置的医疗器械
答案:D
4. 在使用气垫床时,应特别注意:
A. 床垫硬度越硬越好
B. 定期调整床垫气压以减轻局部压力
C. 不需要定期检查患者皮肤
D. 只用于重症患者
答案:B
5. 压力性损伤的分期中,Ⅰ期表现为:
A. 全层皮肤破损
B. 局部红肿、发白、压之不褪色
C. 表皮和部分真皮受损
D. 有脓液渗出
答案:B
二、判断题
1. 压力性损伤只发生在老年患者身上。()
答案:错误
2. 使用医疗器械时,只要患者不感到疼痛,就说明没有压力性损伤风险。()
答案:错误
3. 压力性损伤一旦发生,就无法逆转。()
答案:错误
4. 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应定期检查鼻面部皮肤是否有压痕或红肿。()
答案:正确
5. 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
答案:正确
三、简答题
1. 请简述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措施。
答:
预防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关键在于定期评估患者的皮肤状况,避免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应合理选择和使用医疗器械,确保其贴合度适中,避免过紧或过松。同时,应定期调整体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并加强营养支持。对于高危人群,可使用减压敷料或气垫床等辅助工具。
2. 压力性损伤的早期表现有哪些?如何识别?
答:
早期表现包括皮肤发红、发白、触痛、温度变化等。特别是在受压部位,若按压后颜色不恢复,可能是Ⅰ期压力性损伤的征兆。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皮肤变化,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四、案例分析
案例描述:
一位70岁的男性患者因脑卒中卧床不起,使用了呼吸机和导尿管。护士在换班时发现其鼻面部皮肤出现红肿、压之不退,且患者主诉有不适感。
问题:
1. 此情况最可能属于哪种类型的压疮?
2. 护士应如何处理?
答案:
1. 此情况可能为Ⅰ期压力性损伤。
2. 护士应立即评估皮肤状况,调整呼吸机面罩的位置,避免继续压迫该部位。同时,记录皮肤变化并报告医生,必要时更换或调整医疗器械。此外,应加强局部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通过以上练习试题和答案,可以帮助护理人员更系统地掌握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知识,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