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人先生的故事】在江南的一个小镇上,有一条青石铺就的老街,两旁是斑驳的白墙灰瓦,屋檐下挂着红灯笼,每逢雨季,雨水顺着瓦片滴落,在石板路上敲出清脆的声响。在这条街上,住着一位名叫陈守业的老人,大家都叫他“泥人先生”。
泥人先生并不是他的真名,而是镇上人对他的称呼。他一生只做一件事——捏泥人。从年轻时起,他就守着那间不大不小的作坊,门前挂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泥人先生,捏人如命。”
他的手艺,据说源自祖传。老人们说,陈家几代人都以捏泥人为生,但到了泥人先生这一代,已经是最后一代了。他的泥人不仅形神兼备,而且每一件作品都带着一种说不出的灵气,仿佛能说话、会呼吸。
有人说,泥人先生的手艺已经超出了常人的理解范围。他捏的泥人,有的像孩童般天真烂漫,有的则如同古画中走出的文人雅士,甚至还有些泥人,眼睛里藏着故事,让人一看便心生敬畏。
但泥人先生从不张扬自己的技艺。他性格孤僻,很少与人交谈,每天除了捏泥人,就是坐在门口晒太阳,看行人来往。偶尔有人来求他捏一个泥人,他也会点头答应,但从不收钱。他说:“泥人不是商品,是心。”
有一天,镇上来了一位年轻的记者,想采访泥人先生,看看这位神秘的老人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他走进作坊,看到满屋子的泥人,每一个都栩栩如生,仿佛在诉说着不同的故事。
记者问:“您为什么不愿意把泥人卖出去呢?”
泥人先生笑了笑,说:“我捏的是人心,不是生意。”
这句话让记者久久不能忘怀。他后来写了一篇报道,题目是《泥人先生:沉默的匠人》,文章一发表,立刻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人慕名而来,想要买他的泥人,但他依旧坚持自己的原则,只在特定的日子里,为有缘人捏泥人。
渐渐地,泥人先生的故事被传开了,成为小镇上的一个传奇。有人说他是仙人转世,也有人说他只是个普通的老匠人,但无论如何,他的泥人,已经成为这个小镇最珍贵的记忆之一。
如今,泥人先生已经年过八旬,但依然每天坐在门口,手握一团泥土,轻轻一捏,一个新生命便诞生了。他的泥人,依旧在讲述着那些未说出口的故事,而他,依旧守着这份古老的技艺,静静地等待着下一个有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