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二首原文及赏析】《无题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两首著名的无题诗,因其内容含蓄、情感深沉、语言优美而广为流传。这两首诗虽未标明具体题目,但后人根据其主题与风格将其统称为“无题二首”。它们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李商隐诗歌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一、原文
第一首: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第二首: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二、赏析
第一首:深情缠绵,哀婉动人
这首诗以“相见时难别亦难”开篇,便奠定了全诗的基调——一种难以言说的离别之痛。诗人用“东风无力百花残”来渲染春天的凋零与情感的凄凉,暗示着美好事物的消逝和爱情的无奈。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全诗最经典的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爱情比作春蚕吐丝、蜡烛燃尽,表达出一种至死不渝的情感。这种忠贞不渝的爱情观,成为后世无数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
后两句“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他担心爱人容颜渐老,又怕自己独处时更添寂寞。最后两句“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则寄托了诗人对重逢的希望,虽然距离不远,但他仍期待着对方的回应。
第二首:情意相通,细腻入微
这首诗以“昨夜星辰昨夜风”起笔,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浪漫的氛围。诗人回忆起与心上人共度的美好时光,那种“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觉,正是两人心灵契合的写照。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描绘了宴会中的欢愉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与青春活力。然而,诗人却在最后两句中流露出一丝无奈:“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这表明他因公务在身,不得不离开,如同飘泊的蓬草,无法久留。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既有对美好往事的追忆,也有对现实处境的感慨,体现了李商隐诗歌中常见的“情思缠绵、辞藻华美”的特点。
三、总结
《无题二首》以其含蓄蕴藉、情感真挚的特点,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现了李商隐高超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爱情、命运的深刻思考。尽管诗中没有明确点明主题,但其情感的深度与语言的美感,足以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澜与执着。
无论是“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坚贞,还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这些诗句都已成为中华文化中永恒的情感符号,代代相传,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