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责任制度】为切实保障幼儿的饮食安全,维护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本园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园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责任制度。
一、总则
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是园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科学管理、责任到人”的原则。全体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确保食品采购、储存、加工、分发等各个环节符合卫生安全标准。
二、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
1. 幼儿园设立食品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由园长担任组长,全面负责食品安全工作的统筹与监督。
2. 食品安全管理员具体负责日常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包括检查食堂卫生状况、监督食品留样、指导从业人员操作规范等。
3. 后勤负责人协助食品安全管理员开展日常工作,确保物资供应及时、质量合格。
4. 保健医生负责幼儿营养搭配及饮食健康监测,配合做好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三、管理人员职责
1. 园长职责:全面负责幼儿园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与协调,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落实各项管理制度。
2. 食品安全管理员职责:
- 每日对食堂进行卫生检查,记录并反馈存在问题;
- 监督食品采购渠道是否正规,确保食材来源可追溯;
- 督促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定期组织培训;
- 负责食品留样工作,确保每餐留样不少于48小时;
- 建立食品安全台账,完善档案资料。
3. 后勤人员职责: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食品加工,保持厨房环境整洁,及时处理突发情况。
4. 保健医生职责:关注幼儿饮食健康,定期评估膳食结构合理性,提出改进建议。
四、管理制度与监督机制
1. 建立食品安全自查制度,每周开展一次全面检查,并形成书面报告。
2. 实行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对因失职、渎职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3. 定期邀请卫生防疫部门或专业机构对幼儿园食堂进行检查与指导,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4. 加强与家长沟通,通过家长开放日、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食品安全管理措施。
五、培训与宣传
1. 定期组织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与操作技能。
2. 开展形式多样的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如主题班会、宣传栏、家长讲座等,增强师生和家长的食品安全防范意识。
3. 利用园内广播、微信群等平台,及时发布食品安全相关信息,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六、附则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和修订。各岗位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共同筑牢幼儿园食品安全防线,为幼儿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