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老师阅读练习及答案】一、阅读理解题
文章内容(节选):
在偏远的山村中,有一所破旧的小学。学校里只有一位老师,名叫李文山。他年近六十,头发花白,却依然坚持每天早出晚归,为孩子们上课。村里人常说:“李老师是最后一个愿意留在这里的人。”
这所学校已经多年没有新老师来过,只有李文山一个人撑着。他的学生越来越少,有时甚至只有一两个孩子来上学。但李老师从不抱怨,他总是笑着说:“只要还有一个人来,我就不会离开。”
有一天,一位记者来到这个村子,采访了李老师。记者问:“您为什么还要坚持在这里?”
李老师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希望能给这些孩子一个机会,让他们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也许他们将来会走出大山,找到更好的生活。”
二、问题与答案
1. 李文山为什么被称为“最后的老师”?
答:因为他是村子里唯一还在坚持教学的老师,其他老师早已离开,所以他被称为“最后的老师”。
2. 文中提到李老师的学生越来越少,但他仍然坚持上课的原因是什么?
答:李老师希望给孩子们一个机会,让他们了解外面的世界,也许将来能走出大山,找到更好的生活。
3. 从文中可以看出李老师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答:李老师性格坚韧、无私、有责任感,即使面对困难也从不放弃。
4. 如果你是李老师的学生,你最想对他说什么?请简要回答。
答:我会感谢他一直陪伴我们,教我们知识,让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
三、拓展思考
1. 你认为像李老师这样坚守岗位的人值得尊敬吗?为什么?
答:我认为值得尊敬。因为他们不仅在履行自己的职责,更在为他人带来希望和改变,体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2. 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有类似“最后的老师”的人物?请举例说明。
答:有。例如一些偏远山区的教师,他们长期坚守在条件艰苦的地区,默默无闻地教育下一代,是真正的“燃灯者”。
四、总结
《最后的老师》这篇文章通过讲述一位老教师在偏远山村坚持教学的故事,展现了教育工作者的坚守与奉献精神。李老师虽然身处困境,却始终不改初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真正含义。这篇文章不仅让人感动,也引发了人们对教育公平与基层教育现状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