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精选范文 >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公开课教案

2025-07-03 17:52:32

问题描述: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公开课教案,有没有大神路过?求指点迷津!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3 17:52:32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公开课教案】一、活动名称:神奇的影子朋友

二、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影子的形成与光源的关系。

2. 能力目标:能动手操作,探索不同物体在光下的影子变化,培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体验探索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 手电筒若干(每组一个)

- 各种形状的小玩具或物品(如积木、小动物模型等)

- 白色纸板或白墙作为“投影幕布”

- 彩色粉笔或贴纸(用于记录影子形状)

- 活动前布置好光线较暗的教室环境

四、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们有没有注意过自己的影子?影子是怎么来的呢?”

引导幼儿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影子的认识。

教师总结:“影子是光照射到物体上后,在另一边出现的黑影。”

2. 探索活动(15分钟)

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 每组拿到手电筒和几种小物品。

- 幼儿轮流用灯光照射不同的物体,并观察其在墙面或纸板上的影子。

- 教师引导幼儿尝试改变光源的位置、角度和物体的摆放位置,观察影子的变化。

教师提问引导:

- “如果我把手电筒举高一点,影子会变大还是变小?”

- “如果我用手挡住光,会发生什么?”

- “不同的物体,它们的影子一样吗?”

3. 记录与分享(10分钟)

请幼儿用彩色粉笔在纸上画出自己看到的影子形状,或者用贴纸标记影子的位置。

小组代表分享自己的发现,如:“我的小汽车影子像一个小长方形”、“当我把灯靠近时,影子变大了”。

4. 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整个探索过程,总结影子的形成原因:

“影子是因为光被物体挡住后,在后面形成的黑影。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光源和物体的位置来改变影子的大小和形状。”

五、延伸活动建议:

- 在户外进行“找影子”游戏,观察自然光下不同物体的影子。

- 制作简易“影子剧场”,用灯光和手电筒表演影子故事。

六、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幼儿感兴趣的现象为切入点,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科学概念。在活动中注重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和表达,增强了他们的探究意识和合作能力。今后可结合更多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拓展幼儿的科学视野。

备注: 本教案为原创内容,结合幼儿认知特点设计,适合大班幼儿科学启蒙教学使用。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