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精选范文 >

问君此去几时还

2025-11-02 15:18:59

问题描述:

问君此去几时还,急到抓头发,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02 15:18:59

问君此去几时还】“问君此去几时还”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原诗为:“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首诗以深情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期盼,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一、诗歌背景与主题总结

这首诗是李商隐在巴蜀地区(今四川)任职期间,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诗。诗中通过描绘夜雨中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未来团聚的渴望。

- 主题:思乡、离别、期待重逢

- 情感基调:忧郁、缠绵、深情

- 写作时间:唐宣宗大中年间(约850年左右)

- 作者:李商隐

- 出处:《李义山诗集》

二、诗句解析

句子 解析
“君问归期未有期” 你问我什么时候回来,我却无法回答,表达出一种无奈与惆怅。
“巴山夜雨涨秋池” 巴山夜晚的雨下得很大,雨水涨满了池塘,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
“何当共剪西窗烛”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表达了对团聚的向往。
“却话巴山夜雨时” 到那时,再回忆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增添了一种回忆与感慨。

三、艺术特色

1. 意象丰富:如“夜雨”、“秋池”、“西窗烛”等,营造出浓厚的诗意氛围。

2. 情感真挚:诗人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达最深沉的情感,打动人心。

3. 结构巧妙:全诗四句,层层递进,由现实到想象,情感逐渐升华。

4. 语言凝练:虽短小精悍,但内涵丰富,耐人寻味。

四、现代意义与启示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距离不再是问题,但“问君此去几时还”的情感依然存在。无论是亲人之间的分别,还是朋友间的暂别,这种牵挂和期待都是一种温暖的情感纽带。

- 亲情:无论身处何地,家人的牵挂始终不变。

- 友情:朋友之间即使暂时分离,心中仍有期待与希望。

- 爱情:恋人之间的等待与守候,是爱情中最动人的部分。

五、结语

“问君此去几时还”不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情感的象征。它提醒我们珍惜当下,珍视每一次相聚的机会。无论未来多远,心中有爱,就有归期。

项目 内容
标题 问君此去几时还
出处 李商隐《夜雨寄北》
主题 思念、离别、期待
情感 深情、忧郁、期盼
艺术特色 意象丰富、情感真挚、结构巧妙
现代意义 珍惜亲情、友情、爱情,保持期待与希望

如需进一步探讨该诗的文学价值或历史背景,欢迎继续交流。

以上就是【问君此去几时还】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