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加点字整理】《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代表作之一,全文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滁州山水之景,并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在学习这篇古文时,加点字(即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对于掌握文章内容和文言文知识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醉翁亭记》中常见的加点字进行整理与归纳,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一、加点字分类总结
| 序号 | 加点字 | 词性 | 含义 | 出处 | 例句 |
| 1 | 醉 | 动词 | 酒醉 | 第一段 | “醉翁之意不在酒” |
| 2 | 意 | 名词 | 情趣 | 第一段 | “醉翁之意不在酒” |
| 3 | 林 | 名词 | 树林 | 第一段 | “林壑尤美” |
| 4 | 壑 | 名词 | 山沟 | 第一段 | “林壑尤美” |
| 5 | 环 | 动词 | 围绕 | 第一段 | “环滁皆山也” |
| 6 | 望 | 动词 | 远看 | 第一段 |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
| 7 | 蔚然 | 形容词 | 草木茂盛的样子 | 第一段 |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
| 8 | 佳 | 形容词 | 美好 | 第一段 |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名曰醉翁亭” |
| 9 | 翼然 | 形容词 | 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 第一段 |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 10 | 临 | 动词 | 靠近 | 第一段 |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 11 | 名 | 动词 | 命名 | 第一段 | “名曰醉翁亭” |
| 12 | 喜 | 动词 | 喜欢 | 第二段 |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
| 13 | 乐 | 动词 | 快乐 | 第二段 |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
| 14 | 朝 | 名词 | 清晨 | 第二段 |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
| 15 | 暮 | 名词 | 傍晚 | 第二段 |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
| 16 | 晦明变化 | 名词 | 昼夜明暗的变化 | 第三段 |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
| 17 | 夫 | 助词 | 放在句首,表示议论 | 第三段 | “夫酿泉为酒” |
| 18 | 为 | 动词 | 是 | 第三段 | “夫酿泉为酒” |
| 19 | 箬 | 名词 | 竹叶 | 第三段 |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 |
| 20 | 冽 | 形容词 | 清凉 | 第三段 | “泉香而酒冽” |
二、加点字使用特点分析
从以上加点字可以看出,《醉翁亭记》中的加点字多为文言文中常用实词,包括动词、名词、形容词等,具有明确的语义指向性和文化内涵。例如“醉”不仅指酒醉,更象征着作者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乐”则体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境界。
此外,部分加点字如“翼然”“蔚然”等,属于文言文中的常见描写性词汇,用于增强文章的画面感和艺术效果。
三、学习建议
1. 积累常见加点字:通过表格形式整理加点字,有助于系统记忆。
2. 结合语境理解:文言文中的加点字往往需要结合上下文来准确理解其含义。
3. 朗读背诵:熟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对加点字及整篇文章的理解。
通过以上整理,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加清晰地掌握《醉翁亭记》中加点字的用法与意义,提升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以上就是【醉翁亭记加点字整理】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