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赋的原文和译文】《秋声赋》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声音与景象,抒发了作者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文章语言优美,情感深沉,是中国古代散文中的经典之作。
一、
《秋声赋》通过描写秋天的声音,引出对人生、自然变化的思考。作者以“秋声”为线索,从自然界的萧瑟景象入手,逐渐深入到对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悟。全文结构严谨,情感真挚,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二、原文与译文对照表
原文 | 译文 |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 | 欧阳修正在夜里读书,听到从西南方向传来的声音,惊异地倾听,说:“奇怪啊!” |
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 起初是细碎的沙沙声,忽然变得奔腾澎湃,像夜晚的波涛惊起,风雨骤然到来。 |
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音。 | 这声音碰到物体上,发出铿锵之声,金属都仿佛在鸣响;又像奔赴战场的士兵,悄悄行进,听不见号令,只听见人马的声音。 |
是故天地之化,有阴有阳;人之性,有刚有柔。 | 所以天地的变化,有阴也有阳;人的性格,有刚强也有柔和。 |
然则秋声,其为物也,清肃而惨凄,悲愁而哀怨。 | 那么秋天的声音,作为一种事物,是清冷肃杀的,令人感到凄凉悲伤。 |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 | 秋天是掌管刑法的官,属于阴气;又是兵器的象征,对应五行中的“金”。 |
是岁,律中大吕,月在乙未,日加申,星属太微。 | 这一年,音律为大吕,月份在乙未,日子加申,星辰属于太微垣。 |
其气惨烈,其色惨淡,其味苦涩,其声凄厉。 | 它的气息寒冷,颜色暗淡,味道苦涩,声音凄凉。 |
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奋迅,不可久留。 | 因此它的声音,凄凉急促,呼啸奔腾,无法长久停留。 |
吾闻木之为声,其声清越;水之为声,其声潺湲;火之为声,其声爆裂;土之为声,其声沉郁。 | 我听说木头发出的声音清脆高扬;水流的声音是潺潺流动;火的声音是爆裂;土的声音是沉闷低沉。 |
然则秋声,非木非水,非火非土,乃天地之气之所成也。 | 那么秋天的声音,既不是木头,也不是水,不是火,也不是土,而是天地之气所形成的。 |
三、总结
《秋声赋》不仅是一篇写景散文,更是一篇借景抒情的作品。通过对“秋声”的描写,欧阳修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岁月流逝的深刻感悟。文章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与人生哲思。
通过上述原文与译文的对照,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这篇千古名作的思想内涵与艺术魅力。
以上就是【秋声赋的原文和译文】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