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罄竹难书指的是谁意思是什么】“罄竹难书”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罪行极多,无法写尽。这个成语的来源和含义都较为深刻,下面我们从字面意思、出处、人物背景以及现代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
“罄竹难书”出自《旧唐书·李密传》,原意是把竹子用尽也难以写完罪行,比喻罪行极多,无法记录。该成语最初用于描述隋朝末年的叛将李密对隋炀帝的控诉,后来被广泛用于形容人或事件的罪恶行为极其严重,数量庞大,难以一一列举。
在现代使用中,“罄竹难书”多用于批评某些人的恶劣行为或历史上的重大罪行,如战争暴行、政治腐败等,具有强烈的贬义色彩。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成语名称 | 罄竹难书 |
出处 | 《旧唐书·李密传》 |
原意 | 把竹子用尽也难以写完罪行,形容罪行极多,无法记录 |
本义人物 | 李密(隋朝末年反王,曾上书控诉隋炀帝) |
现代用法 | 形容某人或某事罪行极多,无法一一列举,常用于贬义 |
用法举例 | 那些贪污受贿的官员,其罪行罄竹难书。 |
同义词 | 数不胜数、罪大恶极、罄竹难书 |
反义词 | 少之又少、微不足道、功过分明 |
三、结语
“罄竹难书”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对历史与现实的警示。它提醒我们,对于那些犯下滔天大罪的人或事,应当正视其危害,加以反思与惩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避免做出类似“罄竹难书”的行为,保持道德底线,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以上就是【罄竹难书指的是谁意思是什么】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