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木不仁词语意思】“麻木不仁”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对事物缺乏敏感或反应迟钝。它不仅用于描述身体上的感觉丧失,也常用来比喻人在情感、道德或社会问题上的冷漠和无动于衷。
以下是对“麻木不仁”这一词语的详细解释与总结:
一、词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词性 | 形容词 |
结构 | 联合式成语 |
出处 | 出自《庄子·德充符》:“其心之无知,若死灰之无火,虽有智者不能化也。”后引申为“麻木不仁”。 |
字面意思 | 指身体失去知觉,无法感知疼痛或触感。 |
引申意义 | 比喻对他人痛苦、社会现象或道德问题漠不关心、冷眼旁观。 |
二、用法举例
句子示例 | 说明 |
他对别人的苦难视而不见,真是麻木不仁。 | 表示对他人痛苦的冷漠。 |
这种政策让民众感到麻木不仁,毫无希望。 | 表示对社会现实的无力感和冷漠态度。 |
他长期熬夜工作,导致身体麻木不仁。 | 表示身体上的感觉丧失。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熟视无睹、漠不关心、无动于衷 |
反义词 | 敏感多情、热心肠、富有同情心 |
四、使用场景
- 日常交流:形容某人对周围发生的事情没有反应。
- 文学作品:常用于描写人物性格或社会环境的冷漠。
- 新闻评论:用来批评某些人或机构对社会问题的忽视。
五、注意事项
- “麻木不仁”多用于书面语,口语中较少使用。
- 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误用在单纯的身体症状上。
- 在表达情感冷漠时,可结合具体事例来增强说服力。
总结
“麻木不仁”既可用于描述身体感觉的丧失,也可用于比喻心灵的冷漠与无情。在现代社会中,它常被用来批评那些对他人痛苦、社会不公等现象缺乏关注的人。理解这个词语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语言表达中更加准确地传达思想与情感。
以上就是【麻木不仁词语意思】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