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亡得意思】一、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是描述战争惨烈场面的经典语句。这些词语形象地描绘了古代战争中士兵的死亡和战场的血腥景象。
- 追亡逐北:指追击逃跑的敌人,形容战斗激烈,敌军溃败。
- 伏尸百万:形容战场上死伤无数,尸体堆积如山。
- 流血漂橹:形容鲜血多到可以漂起船桨,进一步强调战争的残酷。
“亡得”并非单独成词,而是“亡”的意思,即“灭亡、失败、死亡”。
通过分析这些词语的来源、含义及历史背景,我们可以更深入理解古代战争的残酷性以及古人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二、关键词解析与表格展示
汉字 | 拼音 | 含义解释 | 出处/出处文献 | 延伸意义/历史背景 |
追 | zhuī | 追赶、追击 | 《史记》 | 表示主动进攻或追击溃败的敌军,体现战争中的主动性与攻击性 |
亡 | wáng | 死亡、灭亡、逃亡 | 《史记》 | 在战争语境中多指战死或失败,也用于表示敌军溃逃 |
逐 | zhú | 追逐、追赶 | 《史记》 | 与“追”同义,强调在战斗中对敌人的持续追击 |
北 | běi | 背面、败退、溃逃 | 《史记》 | 古代战争中,“北”常指战败逃跑的方向,如“败北” |
伏尸 | fú shī | 倒下的尸体,形容大量死亡 | 《史记》 | 强调战争伤亡之大,体现战争的残酷 |
百万 | bǎi wàn | 数量词,极言数量之多 | 《史记》 | 非实数,用于夸张描写,突出战争规模庞大 |
流血 | liú xuè | 血液流淌,形容战斗激烈、伤亡惨重 | 《史记》 | 描绘战场上的血腥场景,增强文字的冲击力 |
漂橹 | piāo lǔ | 船桨被血漂浮,形容血多至可漂起船桨 | 《史记》 | 极端夸张的手法,表现战争的惨烈程度 |
亡得 | wáng dé | “亡”为“死亡”,“得”在此无独立意义,可能是误读或组合用法 | 无明确出处 | 通常应理解为“亡”字,表示死亡或失败,可能为误写或误读 |
三、结语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不仅是对战争场面的生动描写,更是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揭示。这些词汇在古代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不仅展现了战争的血腥与无情,也反映了古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在现代语境中,这些词语依然具有警示意义,提醒人们珍视和平,避免战争带来的灾难性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