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离破碎的意思解释】“支离破碎”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事物的结构或状态被破坏得非常严重,无法完整或协调地存在。这个成语不仅用于描述物理上的破碎,也常用于比喻情感、关系、思想等方面的断裂和混乱。
一、成语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支离破碎 |
拼音 | zhī lí pò suì |
出处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民之多变,其心支离。”后引申为“支离破碎”。 |
基本意思 | 形容事物散乱、不完整、破损严重,或情感、思想等分裂、不统一。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事物的损坏状态,也可比喻心理或社会关系的破裂。 |
近义词 | 破碎不堪、四分五裂、七零八落 |
反义词 | 完整无缺、和谐统一、完好如初 |
二、详细解释
“支离”原意是分散、零散;“破碎”则是指破损、断裂。合起来,“支离破碎”形象地描绘了原本整体的事物被撕裂成碎片,无法再拼凑在一起的状态。
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多种语境:
- 物理层面:如一件瓷器被打碎,呈现出支离破碎的样子。
- 情感层面:如一段感情因误会而破裂,双方心灰意冷,彼此之间只剩下冷漠与疏离。
- 思想或理念层面:如一种理论在现实中被不断质疑,变得支离破碎,缺乏说服力。
- 社会或政治层面:如一个国家或组织内部矛盾重重,导致局势混乱、支离破碎。
三、使用示例
1. 那件古董瓷器在运输过程中不慎摔碎,如今只留下一堆支离破碎的残片。
2. 他们的婚姻早已支离破碎,只是因为孩子还小,才勉强维持着表面的平静。
3. 这种理论在实践中被证明是支离破碎的,根本无法指导实际操作。
四、注意事项
虽然“支离破碎”常用于负面情境,但有时也可以中性地描述一种复杂的、不连贯的状态,尤其是在文学或艺术作品中,用来表达某种情绪或氛围。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支离破碎”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语,它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语言美感。在日常交流中合理运用这一成语,能够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