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行的读音及意思】“笃行”是一个常见于传统文化和现代语境中的词语,常与“博学”“明辨”等词搭配使用,如“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下面将从读音、含义、用法及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呈现。
一、读音
- 拼音:dǔ xíng
- 声调:第三声 + 第二声
- 注音符号:ㄉㄨˇ ㄒㄧㄥˊ
- 英文翻译:firmly practice / steadfast action
二、意思解析
1. 字面意义:
- “笃”:意为“忠实、坚定、专一”。
- “行”:意为“行动、实践”。
- 合起来,“笃行”即“坚定地实践”或“专心致志地去做”。
2. 引申意义:
- 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际行动。
- 在儒家思想中,“笃行”是修身的重要环节,强调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3. 常见搭配:
- “博学笃行”:出自《礼记·中庸》,意指广泛学习并坚定实践。
- “笃行不倦”:形容坚持不懈地努力。
三、用法示例
句子 | 解释 |
他为人谦逊,勤奋好学,且能笃行不怠。 | 表示他不仅学习认真,还能够坚持实践。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唯有笃行方能成事。 | 强调学习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 |
教育应注重知行合一,鼓励学生笃行实践。 | 倡导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行动力。 |
四、文化背景
“笃行”源于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尤其是《礼记》《论语》等经典著作中对“知行合一”的强调。在传统文化中,一个人不仅要有学问,更要有行动力,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修养和社会价值。
在现代语境中,“笃行”常被用于教育、职场、个人成长等领域,倡导一种务实、踏实、持之以恒的精神态度。
五、总结
项目 | 内容 |
读音 | dǔ xíng |
拼音 | dǔ xíng |
含义 | 坚定地实践、专心致志地行动 |
文化出处 | 《礼记·中庸》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学习、工作、修养等领域的实践精神 |
现代意义 | 强调知行合一,注重行动力与坚持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笃行”不仅是一个词语,更是一种态度和价值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实践与行动的思想精髓。在当今社会,这一理念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