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水质标准是什么】地表水是指存在于河流、湖泊、水库、渠道等自然水体中的水。为了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国家对地表水的水质制定了相应的标准。这些标准是评价水体污染程度、制定治理措施的重要依据。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我国将地表水划分为五类,每类水体对应不同的功能和水质要求。以下是对各类地表水水质标准的总结与对比。
一、地表水水质分类及功能
水质类别 | 功能用途 | 主要适用范围 |
I类 | 原始生态水体,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 保护水源地、生物多样性 |
II类 | 饮用水源保护区、鱼类越冬场、水产养殖区 | 保障饮用水安全、渔业资源 |
III类 | 一般工业用水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 | 工业用水、生活用水补充 |
IV类 | 农业用水区、一般景观用水 | 农业灌溉、城市景观用水 |
V类 | 以农业用水及一般景观用水为主 | 用于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 |
二、地表水水质指标及限值
指标名称 | 单位 | I类 | II类 | III类 | IV类 | V类 |
pH值 | — | 6~9 | 6~9 | 6~9 | 6~9 | 6~9 |
溶解氧(DO) | mg/L | ≥7.5 | ≥6 | ≥5 | ≥3 | ≥2 |
高锰酸盐指数 | mg/L | ≤2 | ≤4 | ≤6 | ≤10 | ≤15 |
化学需氧量(COD) | mg/L | ≤15 | ≤20 | ≤30 | ≤40 | ≤50 |
总磷(TP) | mg/L | ≤0.1 | ≤0.2 | ≤0.3 | ≤0.4 | ≤0.5 |
总氮(TN) | mg/L | ≤0.5 | ≤1.0 | ≤1.5 | ≤2.0 | ≤2.5 |
氨氮(NH3-N) | mg/L | ≤0.15 | ≤0.5 | ≤1.0 | ≤1.5 | ≤2.0 |
石油类 | mg/L | ≤0.05 | ≤0.05 | ≤0.1 | ≤0.3 | ≤0.5 |
挥发酚 | mg/L | ≤0.002 | ≤0.002 | ≤0.005 | ≤0.01 | ≤0.02 |
氰化物 | mg/L | ≤0.005 | ≤0.05 | ≤0.1 | ≤0.2 | ≤0.5 |
六价铬 | mg/L | ≤0.01 | ≤0.05 | ≤0.1 | ≤0.2 | ≤0.5 |
铅 | mg/L | ≤0.01 | ≤0.05 | ≤0.1 | ≤0.2 | ≤0.5 |
镉 | mg/L | ≤0.001 | ≤0.005 | ≤0.01 | ≤0.02 | ≤0.05 |
砷 | mg/L | ≤0.01 | ≤0.05 | ≤0.1 | ≤0.2 | ≤0.5 |
三、标准意义与应用
地表水水质标准不仅为环境保护部门提供了监测和管理依据,也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提供了科学支撑。不同类别的水质标准适用于不同的使用目的,确保水体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不造成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区域水文特征、污染物来源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估和动态调整,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地表水水质标准是保障水环境质量的重要工具,其科学性和实用性直接影响到生态环境保护和公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