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精选范文 >

曹刿论战古今异义的字

2025-09-30 18:43:36

问题描述:

曹刿论战古今异义的字,在线等,求秒回,真的十万火急!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30 18:43:36

曹刿论战古今异义的字】《曹刿论战》是《左传》中的一篇经典文章,讲述了春秋时期齐鲁长勺之战中,曹刿以智取胜的故事。这篇文章不仅语言精炼、寓意深刻,而且在词汇使用上也体现出许多古今意义不同的字词,这些字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或含义发生了变化。了解这些“古今异义字”,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古文内容。

以下是对《曹刿论战》中出现的古今异义字的总结与分析:

一、古今异义字总结

古字 现代意义 古代意义 举例说明
肉类 肉食(指肉食者) “肉食者鄙”中的“肉食”指的是吃肉的人,即贵族阶层。
打鼓 战鼓 “公将鼓之”中的“鼓”是击鼓进军的意思。
伏下 倒伏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中的“鼓”是击鼓,非现代“鼓”之意。
追逐 追击 “遂逐齐师”中的“逐”是追击敌军。
他/它的 语气助词 “其乡人曰”中的“其”是“他的”意思。
的/它 助词,无实义 “公与之乘”中的“之”是代词,指曹刿。
已经 既然 “既克,公问其故”中的“既”表示“已经”。
虽然 即使 “虽不能察”中的“虽”是“即使”的意思。
请求 请示 “请见”中的“请”是“请求”的意思。
诚信 实情 “小信未孚”中的“信”指“诚信”或“信用”。

二、分析与说明

1. “肉食者”

在古代,“肉食”并非指食物,而是指有地位、有权力的人,因为只有贵族才能经常吃肉。因此“肉食者”常用来代指统治阶级。

2. “鼓”

“鼓”在文中是指击鼓进军,属于军事行动中的信号。而现代“鼓”多用于乐器或比喻鼓动、鼓励等。

3. “伏”

在古文中,“伏”有时表示倒下、趴下,如“伏兵”、“伏弩”,而在现代汉语中,“伏”更多用于“伏笔”、“伏法”等语境。

4. “逐”

文中“逐”指追击敌人,与现代“追逐”意义相近,但古文中更强调军事行为。

5. “其”

“其”在古文中多为代词或语气助词,现代汉语中则多作为副词或连词使用。

6. “之”

“之”在古文中常用作代词或助词,现代汉语中多用于结构助词,如“我的书”。

7. “既”

表示“已经”,现代汉语中仍保留此意,但在古文中常用于叙述过去事件。

8. “虽”

“虽”在古文中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虽然”,现代汉语中用法基本一致。

9. “请”

“请”在古文中是“请求”的意思,现代汉语中仍保留此意,但用法更广泛。

10. “信”

“信”在古文中可以指“诚信”或“实情”,而现代汉语中多用于“相信”或“信息”。

三、结语

《曹刿论战》作为一篇经典的文言文作品,其中包含了许多古今意义不同的字词。这些字词不仅反映了古代汉语的特点,也为我们理解古文提供了重要的线索。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古今异义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阅读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升语文素养和文化理解力。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