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不及义的意思和造句】“言不及义”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描述说话或写作时没有触及到真正的主题或核心内容,偏离了正题。这个成语多用于批评某些言论空洞、缺乏实质内容,或者表达方式不恰当。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拼音 | 释义 | 出处 |
言不及义 | yán bù jí yì | 说话或写文章没有触及到真正的意义或主题,偏离了正题。 | 《论语·卫灵公》:“子曰:‘吾与点也!’”(注:原意为孔子对曾点的赞赏,后引申为脱离实际的言论) |
二、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言不由衷、空谈无物、离题万里、文不对题 |
反义词 | 言简意赅、切中要害、紧扣主题、直指本质 |
三、使用场景
“言不及义”通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 批评他人说话不切实际,脱离主题;
- 描述文章内容空洞,缺乏深度;
- 表达对某些言论或行为的不满,认为其没有实际意义。
四、例句展示
句子 | 说明 |
他在会议上发言,言不及义,让人听不懂他到底想说什么。 | 表示说话内容空洞,没有重点。 |
这篇文章写得太过抽象,几乎全是言不及义的句子,难以理解作者的意图。 | 用于批评文章内容不清晰,缺乏实质内容。 |
有些人喜欢在讨论中东问题时,言不及义地谈论其他无关话题,让人感到反感。 | 表示偏离主题,影响交流效果。 |
五、总结
“言不及义”是一个具有批评意味的成语,强调说话或写作时未能触及主题,内容空洞。它常用于指出言语或文字的无效性,提醒人们在表达时应紧扣主题、言之有物。掌握这个成语的用法,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拓展阅读,可参考《论语》等经典文献,从中体会古人对语言表达的重视与思考。
以上就是【言不及义的意思和造句】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