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铁如泥成语故事】“削铁如泥”是一个源自古代的成语,形容刀剑锋利,能够轻易地将金属削断,甚至像削泥土一样轻松。这个成语不仅用于描述兵器的锋利程度,也常用来比喻能力极强、技术高超,或做事非常顺利。
成语出处
“削铁如泥”最早见于《晋书·陶侃传》:“侃少孤贫,为县吏,尝作鱼梁吏。后为荆州刺史,有神力,能举千斤之石,削铁如泥。”此句意指陶侃力量非凡,可以轻松地将坚硬的金属削成粉末,形象地表达了其勇猛与力量。
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削铁如泥”逐渐演变为一个常用的成语,广泛用于描写武器的锋利、技艺的高超或行动的迅速。
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削铁如泥 |
拼音 | xiāo tiě rú ní |
释义 | 形容刀剑非常锋利,能轻易削断金属;也可比喻能力极强、技艺高超。 |
出处 | 《晋书·陶侃传》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多用于形容武器或技术的高超。 |
近义词 | 刀枪不入、锋利无比、所向披靡 |
反义词 | 钝刀割肉、力不从心、无能为力 |
例句 | 他手中的宝刀削铁如泥,令人叹为观止。 |
成语故事简介
“削铁如泥”最早与东晋名将陶侃有关。据记载,陶侃年少时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性格刚毅。有一次,他在一次战斗中使用一把极为锋利的刀,竟然能将铁器削得如同泥土一般轻松。这一举动令众人惊叹不已,也使得“削铁如泥”成为形容兵器锋利的典型说法。
后来,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文学和历史记载中,成为形容力量、技艺或能力的象征。
现代应用
在现代语境中,“削铁如泥”不再仅仅局限于描述兵器的锋利,更多地被用来形容某人在某一领域内表现出色,处理事情游刃有余,或者某种技术、工具极其高效。
例如:
- “他的编程技巧简直削铁如泥,任何难题都能迎刃而解。”
- “这款新刀具削铁如泥,是工匠们的理想选择。”
总结
“削铁如泥”不仅是一个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古代对力量、技艺和勇气的赞美。它从历史走向现实,既保留了原有的韵味,又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命力。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日常表达,它都是一种极具表现力的语言工具。
以上就是【削铁如泥成语故事】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