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期艾艾的意思】“期期艾艾”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说话结巴、不流利的样子。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马援传》,原意是形容人说话时的口吃现象。随着时间的发展,“期期艾艾”逐渐成为一种形象化的表达方式,用于描述语言表达上的困难或不流畅。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期期艾艾 |
拼音 | qī qī ài ài |
出处 | 《后汉书·马援传》 |
释义 | 形容人说话结巴、不流利 |
用法 | 多用于口语或书面语中,形容人说话不顺畅 |
近义词 | 结结巴巴、吞吞吐吐、口吃 |
反义词 | 娓娓道来、口齿伶俐、言辞流畅 |
二、出处与演变
“期期艾艾”最早出现在《后汉书·马援传》中,原文为:“帝问曰:‘卿何不言?’援曰:‘臣欲言,陛下已先言之矣。’帝笑曰:‘吾亦欲言耳。’遂以援为伏波将军。”这段文字虽然没有直接出现“期期艾艾”,但后来人们根据其描述的语言状态,将其引申为形容口吃的词语。
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期期艾艾”被广泛使用,如《世说新语》中也有类似描写,说明这一成语在古代文学中已有一定的流传和认可。
三、现代用法
在现代汉语中,“期期艾艾”多用于描述一个人说话时的不流利状态,尤其是由于紧张、口吃或语言障碍导致的表达困难。例如:
- 他在台上讲话时,说得期期艾艾,让观众感到有些尴尬。
- 小孩子第一次上台演讲,声音期期艾艾,但依然赢得了掌声。
这种表达方式既带有幽默感,也体现了对他人语言能力的理解与包容。
四、总结
“期期艾艾”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源自古代文献,现用于描述说话不流畅、结巴的状态。它不仅具有历史渊源,也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帮助人们更准确地表达语言障碍的情况。
通过了解这一成语的来源、含义和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其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方式,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