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蚍蜉撼大树是什么意思】“蚍蜉撼大树”是一句常见的汉语成语,出自唐代诗人韩愈的《调张籍》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原意是说蚂蚁想要摇动大树,比喻力量和条件极不相称,企图做不可能的事情。后来这个成语多用来讽刺那些不自量力、妄图以微小的力量去挑战强大目标的人。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蚍蜉撼大树 |
拼音 | pí fú hàn dà shù |
出处 | 唐·韩愈《调张籍》 |
释义 | 比喻不自量力,试图用微小的力量去动摇强大的事物。 |
用法 | 作谓语、宾语、定语;多用于贬义 |
近义词 | 自不量力、螳臂当车、以卵击石 |
反义词 | 力所能及、量力而行、知难而进 |
二、成语来源与背景
“蚍蜉撼大树”最早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作《调张籍》。这首诗是韩愈对当时一些人对他的非议所作的回应。他用“蚍蜉撼大树”来比喻那些对他进行无端攻击的人,认为他们不自量力,无法真正动摇他的地位或学识。
在古代,“蚍蜉”指的是蚂蚁的一种,体型很小,力量有限,而“大树”则象征着强大、稳固的事物。两者对比强烈,形象地表达了“以弱抗强”的荒谬性。
三、现代应用与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蚍蜉撼大树”常被用来形容:
- 个人或小团体试图挑战权威、大企业、大机构等强势力量;
- 在某些情况下,也用来形容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但更多时候带有贬义。
例如:
- 一个小型创业公司试图挑战行业巨头,可以说是在“蚍蜉撼大树”。
- 有人在公众场合发表明显错误的观点,试图影响主流舆论,也可以用这个成语来形容。
四、使用注意
虽然“蚍蜉撼大树”有明确的贬义色彩,但在具体语境中,也可以根据语气和目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含义。比如在鼓励人们勇敢尝试时,也可以用来表达一种“虽败犹荣”的精神。
五、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含义 | 不自量力,妄图以小搏大 |
来源 | 韩愈《调张籍》 |
用法 | 多用于贬义,讽刺不自量力的行为 |
现代意义 | 描述小人物挑战大势力的情景 |
注意事项 | 使用时需结合语境,避免误用 |
通过了解“蚍蜉撼大树”的出处、含义和现代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并在实际生活中更准确地运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