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迷不悟是什么意思】“执迷不悟”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对某种错误的想法、行为或观念极度执着,即使面对明显的错误或失败,仍然不愿改变,继续坚持。这个成语带有一定的贬义,多用于批评他人的固执和缺乏自省。
一、成语解析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执迷不悟 | 指人对某种错误的信念或行为非常执着,不肯醒悟或改正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 | 多用于批评他人,表示其顽固、不听劝告 |
二、详细解释
“执迷”指的是沉迷于某种想法或行为,“不悟”则是指没有觉悟、没有明白道理。合起来就是“沉迷于错误而不愿醒悟”。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个人在面对明显错误时,依然不愿意回头,甚至可能因此带来更大的损失。
例如:一个人明明知道某项投资是高风险的,却仍然不断投入资金,这就是“执迷不悟”的表现。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一意孤行、固执己见、冥顽不灵 |
反义词 | 痛改前非、幡然悔悟、知错就改 |
四、使用场景
- 日常对话中:用来批评别人做事不理智、不听劝。
- 写作中:用于描述人物性格或情节发展。
- 教育中:用于提醒学生要虚心接受建议,不要固执己见。
五、总结
“执迷不悟”是一个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成语,主要用于表达对他人固执态度的不满或批评。它提醒人们在面对错误时,应当及时反思并做出改变,而不是一味坚持错误的方向。学会“悟”,是成长和进步的重要一步。
以上就是【执迷不悟是什么意思】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