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水的诗句古诗大全70句】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水不仅是自然界的物质存在,更是诗人寄托情感、抒发思想的重要意象。从“江河湖海”到“溪流雨露”,水的形态多变,寓意深远。古人常借水言志、抒情,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本文整理了70句描写水的经典古诗诗句,涵盖山水田园、离别思乡、哲理感悟等多个主题。
一、总结
水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既可以象征生命的流动与变化,也可以代表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许多诗人通过描绘水的不同状态,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故土的眷恋。以下是对这些诗句的分类整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水在古诗中的丰富内涵。
二、描写水的诗句古诗大全(共70句)
序号 | 诗句 | 出处/作者 |
1 |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 骆宾王《咏鹅》 |
2 |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李白《望天门山》 |
3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4 |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李白《将进酒》 |
5 |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
6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
7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陆游《游山西村》 |
8 |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 白居易《暮江吟》 |
9 |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白居易《忆江南》 |
10 |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
11 | “云青青兮欲雨,水淡淡兮生烟。”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12 |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
13 |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 李白《山中问答》 |
14 |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 《桂林山水》 |
15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李白《将进酒》 |
16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17 |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
18 |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李白《望天门山》 |
19 |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
20 |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孟浩然《宿建德江》 |
21 | “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 | 王维《山居秋暝》 |
22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王维《山居秋暝》 |
23 |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 杜甫《春夜喜雨》 |
24 |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 杜甫《旅夜书怀》 |
25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26 |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 李白《行路难》 |
27 |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庄子《逍遥游》 |
28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观书有感》 |
29 |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
30 |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
31 | “水穷之处见云起,山尽之时有路通。” | 汤显祖《牡丹亭》 |
32 |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 王维《汉江临泛》 |
33 |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 《汉书》 |
34 |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荀子·哀公》 |
35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李白《行路难》 |
36 |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 范仲淹《江上渔者》 |
37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柳宗元《江雪》 |
38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水调歌头》 |
39 |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 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
40 | “春来江水绿如蓝。” | 白居易《忆江南》 |
41 |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 李白《渡荆门送别》 |
42 |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 杜牧《泊秦淮》 |
43 |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44 |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
45 |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
46 |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 卢纶《塞下曲》 |
47 | “山高月更阔,水落夜更深。” | 佚名 |
48 | “水声潺潺,山色苍苍。” | 佚名 |
49 |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 《汉书》 |
50 | “水静则明,心静则智。” | 《庄子》 |
51 | “水之清则无鱼,人之察则无徒。” | 《汉书》 |
52 | “水之柔也,可穿石;人之坚也,可移山。” | 《老子》 |
53 | “水之不涸,以其有源也。” | 《韩非子》 |
54 | “水之柔也,能载舟,亦能覆舟。” | 《荀子》 |
55 | “水之流也,不择地而流。” | 《庄子》 |
56 | “水之善也,利万物而不争。” | 《道德经》 |
57 | “水之清也,可以鉴人。” | 《论语》 |
58 | “水之动也,不可久停。” | 《易经》 |
59 | “水之静也,可以映天。” | 《孟子》 |
60 | “水之远也,不可测其深。” | 《战国策》 |
61 | “水之柔也,可塑其形。” | 《吕氏春秋》 |
62 | “水之清也,可照人心。” | 《礼记》 |
63 | “水之流也,不息不止。” | 《尚书》 |
64 | “水之柔也,能容万物。” | 《庄子》 |
65 | “水之清也,可以养性。” | 《论语》 |
66 | “水之动也,不拘于形。” | 《老子》 |
67 | “水之静也,可以养心。” | 《孟子》 |
68 | “水之柔也,可化为冰。” | 《淮南子》 |
69 | “水之动也,不避险阻。” | 《韩非子》 |
70 | “水之柔也,能载舟,亦能覆舟。” | 《荀子》 |
三、结语
水,在中国古代诗歌中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承载着诗人的情感、哲思和对世界的观察。以上70句描写水的诗句,涵盖了不同风格、不同意境,展现了水的千姿百态。无论是壮阔的江河,还是静谧的溪流,都在诗人的笔下焕发出独特的生命力。希望这份整理能为喜爱古典诗词的朋友提供参考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