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虎谋皮什么意思】“于虎谋皮”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向老虎要皮”,比喻向对方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或者试图从强势的一方获取利益,结果往往适得其反,甚至招来祸患。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不自量力、不知轻重,或在权势面前不知进退。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于虎谋皮 |
拼音 | yú hǔ móu pí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围宋,宋公使华元夜入楚军,告曰:‘国危矣!’楚子问之,对曰:‘今者吾以大王之威,不敢与敌;然于虎谋皮,是自取死也。’” |
释义 | 向老虎讨要皮毛,比喻不自量力,向强权索取不可能得到的东西,结果往往自取灭亡。 |
用法 | 多用于贬义,形容人的贪婪、愚蠢或不知天高地厚。 |
近义词 | 自讨苦吃、引火烧身、自取灭亡 |
反义词 | 自知之明、量力而行、审时度势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于虎谋皮”最早出自《左传》,原意是说,在强大的敌人面前,若还企图去获取其利益,就是一种不明智的行为。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常用的成语,广泛用于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
例如:
- 在职场中,如果一个员工明知上司权力极大,却还想从中牟取私利,就可能被视作“于虎谋皮”。
- 在政治斗争中,若一方势力强大,另一方仍试图挑战其权威,也可能被视为“于虎谋皮”。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使用示例 |
工作场合 | 小李想向老板要求加薪,但老板本就不满意他的表现,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于虎谋皮”。 |
日常生活 | 她明知邻居有权有势,还试图借钱,结果不仅没借到,还惹了麻烦,真是“于虎谋皮”。 |
文学作品 | 小说中描写主角不自量力,试图挑战恶霸,最终惨败,作者用“于虎谋皮”来形容其行为。 |
四、总结
“于虎谋皮”这一成语形象地表达了“不自量力”的行为后果,提醒人们在面对强权或不可控局面时,应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因贪心或冲动而陷入困境。它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警示,也是对社会现象的一种深刻反思。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出处和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智慧,并在实际生活中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以上就是【于虎谋皮什么意思】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