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常熟市东南小学)】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 初步掌握文章结构,理清作者描写樟树的顺序。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品读,感受语言的优美和情感的真挚。
-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作者对樟树的深厚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激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樟树的情感。
难点:体会樟树象征的意义,理解文章的深层内涵。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音频、相关图片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标出生字词语,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树木?它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引导学生自由发言。接着出示“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出课题。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词。
2. 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重点讲解“樟、姿、挺、伟”等字词。
3.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整体把握(10分钟)
1. 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樟树的?
2. 学生讨论后明确:从远到近,由外到内,层层递进。
3.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樟树外形、姿态、气味的句子,并进行朗读。
(四)精读品析(15分钟)
1. 教师出示重点段落:“那株樟树高大挺拔,枝叶茂密,四季常青。”
2. 引导学生分析句子中的关键词,如“高大挺拔”、“枝叶茂密”、“四季常青”,体会樟树的特点。
3. 学生分组朗读,体会句子的节奏美和画面感。
(五)拓展延伸(5分钟)
1. 教师提问:“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形容这棵樟树,你会怎么说?”
2.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对自然景物的感受。
(六)总结提升(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强调樟树不仅是一种植物,更承载着一种精神和记忆。
2. 布置作业:写一篇短文,描述你身边的一棵树,表达你对它的感情。
五、板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外形:高大挺拔、枝叶茂密
姿态:四季常青、生机勃勃
情感:热爱、敬仰、怀念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朗读与品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言之美,体会作者情感。后续教学中将继续深入挖掘文本内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