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及汪伦送我情:全诗出处作者注释翻译赏析x】“不及汪伦送我情”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赠汪伦》。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诗,虽篇幅短小,却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历来被广泛传诵。
一、原诗全文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二、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作品多以自然山水、人生感慨为主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
三、注释解析
- 乘舟将欲行:我正准备乘船离开。
- 忽闻岸上踏歌声:忽然听到岸上传来踏地而歌的声音。这里“踏歌”是古代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常用于表达欢庆或送别之情。
- 桃花潭水深千尺:桃花潭的水非常深,形容其深不可测。
- 不及汪伦送我情:但再深的潭水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深情厚谊。
四、白话翻译
我正准备乘船离去,
忽然听见岸上传来踏歌的声音。
桃花潭的水虽然有千尺深,
却比不上汪伦对我的那份情意。
五、诗歌赏析
这首诗通过一个简单的送别场景,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复杂的结构,但却因真挚的情感打动人心。
- 起承转合:前两句写诗人即将远行,后两句则借景抒情,用“桃花潭水”来衬托友情之深,手法含蓄而富有韵味。
- 对比手法:诗人以“深千尺”的潭水来反衬“送我情”的深厚,突出友情的珍贵。
- 情感真挚:整首诗没有刻意渲染,却让人感受到一种难以言表的感动,体现了李白诗歌中“真情实感”的特点。
六、历史背景
据传,李白在安徽泾县游历时,结识了当地一位名叫汪伦的朋友。汪伦热情款待李白,并以“踏歌”相送。李白深受感动,遂写下此诗以表谢意。这首诗也因此成为友谊的象征之一。
七、总结
《赠汪伦》虽只四句,却以其简洁的语言、深刻的情感,成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现了李白的才华,更体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正如诗中所言,“不及汪伦送我情”,真正的友情,往往超越一切言语与距离。
如你所见,这首诗虽短,却蕴含深远,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