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精选范文 >

袁枚《黄生借书说》原文及翻译译文

2025-08-03 20:51:53

问题描述:

袁枚《黄生借书说》原文及翻译译文,蹲一个大佬,求不嫌弃我问题简单!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3 20:51:53

袁枚《黄生借书说》原文及翻译译文】在清代文学中,袁枚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诗人、散文家与文学理论家。他的作品语言清新自然,思想深刻,尤其在散文创作上,风格独特,富有哲理。其中,《黄生借书说》是其代表作之一,不仅文笔优美,而且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一、原文

黄生允修借书于余,而予之书多。因谓之曰:“余幼好书,家贫难致。然日有求于人,未尝不以书为乐也。今子来求书,吾岂能不与?然吾所藏之书,非独为我有也,亦为天下人有也。子欲得书,当知其贵重,不可轻视。若以书为玩物,而不思其义,则虽得之,亦无益也。”

黄生曰:“愿闻其说。”

余曰:“凡读书者,必先立志。志不立,则书无用;志既立,书可助之。昔者,王孙贾之父,年七十余,犹手不释卷,曰:‘吾虽老,尚欲学。’又如韩愈,少时贫苦,常借书于人,终成一代文宗。故曰:书者,非独为富人之器,亦为贫士之资也。”

黄生曰:“然则书之贵,不在其多,而在其用?”

余曰:“然。书之贵,在于能启智、明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若徒多而不精,或得而不用,皆为虚妄。故曰:书贵在勤,贵在恒,贵在悟。”

黄生曰:“谨受教。”

二、翻译译文

黄生允修向我借书,而我的书很多。于是我对他说:“我小时候就喜欢读书,但家里贫穷,难以得到书籍。然而每天向别人求取书籍,从未感到厌倦,反而以书为乐。现在你来借书,我怎么会不给你呢?不过我所收藏的书,并不只是属于我个人的,也是属于天下人的。你想要得到书,应当明白它的珍贵,不能轻易对待。如果把书当作玩具,而不去思考其中的道理,即使得到了,也没有什么好处。”

黄生说:“希望您能讲讲这个道理。”

我说:“凡是读书的人,首先要树立志向。没有志向,书就没有用处;有了志向,书就能帮助你实现理想。从前,王孙贾的父亲年纪七十多岁,仍然手不释卷,他说:‘我虽然年老,还想继续学习。’又比如韩愈,小时候贫穷困苦,常常向别人借书,最终成为一代文豪。所以说,书不仅仅属于富贵之人,也是贫苦之士的资源。”

黄生问:“那么书的珍贵,不在于数量多,而在于它的用途吗?”

我说:“是的。书的珍贵之处在于它能够启发智慧、阐明道理、修养身心、管理家庭、治理国家、安定天下。如果只是拥有许多书却不懂得运用,或者得到了却不加以使用,那就毫无意义了。因此说,书的珍贵在于勤奋、在于坚持、在于领悟。”

黄生说:“我一定牢记您的教诲。”

三、总结

《黄生借书说》通过袁枚与黄生之间的对话,传达了一个重要的理念:读书不仅要重视书籍的数量,更应注重其价值和用途。书中强调了“志”、“勤”、“恒”、“悟”四个关键点,指出只有真正理解并运用知识的人,才能从书中获得真正的收益。

这篇文章不仅展现了袁枚对教育、学习的深刻见解,也反映了他对于人生理想的追求。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面对海量的知识资源,我们更应该像袁枚所说的那样,珍惜书籍,善用知识,真正做到“书贵在勤,贵在恒,贵在悟”。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