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平《飘逝的风筝》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0820091347】在语文学习中,阅读理解是培养学生语言感知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而散文作为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以其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意象描写,成为阅读训练中的重要内容。徐国平的散文《飘逝的风筝》便是一篇极具情感张力的作品,通过对风筝这一象征物的描绘,传达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对亲情的深情追忆。
文章以“风筝”为线索,贯穿全文,讲述了主人公与父亲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风筝不仅是童年生活的象征,更是父爱的体现。文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风筝在风中飘荡的画面,仿佛也映射出主人公内心深处那份无法割舍的思念。风筝的“飘逝”,不仅是一种物理上的消逝,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亲情的渐行渐远。
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关注文章的语言风格、情感基调以及象征手法的运用。例如,“风筝”作为核心意象,承载了作者对过去的回忆与对亲人的怀念。同时,文章中的环境描写、人物心理刻画等细节,也为读者提供了深入思考的空间。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篇文章的内容和主旨,以下提供一些阅读练习题及其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飘逝的风筝》的作者是( )
A. 徐国平
B. 王家新
C. 余秋雨
D. 舒婷
答案:A
2. 文章中“风筝”的象征意义主要是( )
A. 自由
B. 成长
C. 亲情
D. 梦想
答案:C
二、简答题
1. 文章中“飘逝的风筝”象征着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
答:风筝的“飘逝”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亲情的逐渐远离,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不舍。
2. 你认为作者通过这篇散文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答:作者通过描写风筝与父亲之间的故事,表达了对父亲深深的怀念之情,以及对童年时光的无限眷恋。
三、拓展思考
1. 如果你是文中的主人公,面对风筝的飘逝,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请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的看法。
(此题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个性化思考)
总之,《飘逝的风筝》不仅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更是一堂生动的情感教育课。它引导我们在阅读中体会文字背后的情感温度,在思考中感悟生活的真谛。通过这样的阅读练习,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能激发他们对生活、对亲情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