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精选范文 >

【诗歌鉴赏】李白(ldquo及座客三千人及rdquo及下一句及全诗赏)

2025-07-16 04:46:11

问题描述:

【诗歌鉴赏】李白(ldquo及座客三千人及rdquo及下一句及全诗赏),急!求解答,求别让我白等一场!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16 04:46:11

【诗歌鉴赏】李白(ldquo及座客三千人及rdquo及下一句及全诗赏)】在中华古典诗词的浩瀚长河中,李白无疑是最耀眼的星辰之一。他的诗风豪放不羁,情感奔放,语言华丽而富有想象力,被誉为“诗仙”。其中,“座客三千人”这一句虽非出自李白最著名的诗作,却因其独特的意象和深远的意境,引发了后世文人的广泛讨论与传颂。

“座客三千人”出自《古风·其十九》:

>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 汉家陵阙悲风雨,胡尘暗天日。

> 金茎仙露已成空,铜驼荆棘满城中。

> 千年一觉黄粱梦,回首人间万事休。

> 座客三千人,谁是知音者?

> 节士悲秋心自苦,美人泣血泪空流。

> 长歌击筑向西风,慷慨悲歌动九州。

这首诗以历史为背景,描绘了战乱中的凄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诗中“座客三千人”一句,表面上写的是宾客众多,实则暗含讽刺之意——昔日繁华之地,如今只剩下空荡荡的席位,象征着盛极而衰的历史变迁。

“座客三千人”下一句是“谁是知音者?”这句话将诗意推向高潮,诗人借古讽今,感叹真正能理解自己、与自己心意相通的人寥寥无几。这种孤独感与豪情并存的情感,正是李白诗歌的独特魅力所在。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丰富,既有对历史的沉思,也有对现实的批判。通过“金茎仙露”“铜驼荆棘”等典故,展现了诗人对盛世不再的惋惜;而“千年前觉黄粱梦”则进一步深化了人生如梦的主题,使全诗充满了哲理意味。

从艺术手法上看,李白善于运用夸张与对比,如“座客三千人”与“谁是知音者”的强烈反差,既增强了画面感,也突出了情感张力。同时,诗中多处使用自然意象,如“西风”“黄粱梦”,使得整首诗不仅具有历史厚重感,也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综上所述,《古风·其十九》不仅是李白诗歌中的佳作,更是一篇蕴含深意的历史抒怀之作。通过对“座客三千人”及其下一句的解读,我们得以窥见李白内心的孤独与豪迈,感受到他对人生、历史与社会的深刻思考。这也正是李白诗歌之所以能够穿越千年,依然打动人心的原因所在。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