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扎染画教案】一、活动名称:
《美丽的扎染小花》
二、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 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了解扎染的基本方法和特点,感受传统工艺的美。
2. 技能目标: 学会使用简单的扎染工具,掌握基本的捆扎与染色技巧,提高动手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幼儿对传统艺术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和合作意识。
三、活动准备:
- 材料:白棉布(或纸张)、橡皮筋、夹子、染料(食用色素或专用扎染颜料)、水盆、抹布、围裙、调色盘等。
- 环境:布置一个轻松、有艺术氛围的活动区,播放轻柔的音乐。
- 教师准备:提前示范扎染步骤,准备好教学图片或视频素材。
四、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扎染作品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
- “你们见过这样的图案吗?它是怎么做出来的?”
- “你觉得这些颜色怎么样?你喜欢哪一种?”
通过提问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扎染画。
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扎染的基本步骤:
- 第一步:捆扎。将布料用橡皮筋或夹子固定成不同的形状,如圆形、螺旋形等。
- 第二步:染色。用毛笔蘸取染料,在布上均匀涂抹,注意不要涂得太厚。
- 第三步:等待干燥。将染好的布料放在通风处晾干,观察颜色的变化。
在示范过程中,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避免染料弄到衣服或脸上。
3. 幼儿操作(20分钟)
幼儿分组进行扎染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 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颜色和图案进行创作。
- 提醒幼儿注意捆扎的松紧度,确保染色效果更明显。
- 对于操作困难的幼儿,给予个别帮助和鼓励。
4. 展示与分享(10分钟)
幼儿完成作品后,组织“小小画展”活动:
- 每位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最喜欢的部分是什么。
- 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积极评价,肯定他们的创意和努力。
五、延伸活动建议:
- 将幼儿的作品布置在教室的展示墙上,增强他们的成就感。
- 可以结合美术活动,让幼儿用扎染作品进行拼贴画或装饰画。
- 家长可以配合,在家中和孩子一起尝试简单的扎染游戏,增进亲子互动。
六、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大部分能够独立完成扎染操作,但在捆扎时有些幼儿不够熟练,需要进一步练习。今后可增加更多的实践机会,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艺术感知力。
七、注意事项:
- 使用环保、无毒的染料,确保幼儿安全。
- 活动结束后及时清理桌面和工具,保持环境卫生。
- 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如不乱扔材料、爱护工具等。
结语:
扎染是一项充满趣味和创意的艺术活动,不仅能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还能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希望本次教案能为幼儿园中班的教学提供参考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