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活动《小松鼠的尾巴》(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一、活动目标:
1. 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故事欣赏和互动讨论,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学会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2. 观察与想象能力:鼓励幼儿观察小松鼠的尾巴特点,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培养幼儿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
- 故事图片或PPT课件(《小松鼠的尾巴》)
- 小松鼠头饰若干
- 尾巴形状的道具(如毛线、布条等)
- 画纸、彩笔等美术材料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出示小松鼠的图片,提问:“小朋友,你们见过小松鼠吗?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引导幼儿自由发言,说出自己对小松鼠的认识。接着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听一个关于小松鼠尾巴的故事。”
2. 故事讲述(8分钟)
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小松鼠的尾巴》的故事,边讲边展示相应的图片或PPT,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
故事简述:
小松鼠有一条又长又蓬松的尾巴,它可以用来保暖、跳跃时保持平衡,还能在冬天当被子用。有一天,小松鼠发现自己的尾巴变短了,它很着急,最后在朋友的帮助下找回了尾巴,明白了尾巴的重要性。
3. 提问互动(6分钟)
教师围绕故事内容进行提问,引导幼儿思考:
- 小松鼠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 如果没有尾巴会怎么样?
- 你喜欢小松鼠的尾巴吗?为什么?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给予积极的反馈。
4. 角色扮演(8分钟)
请几名幼儿戴上小松鼠头饰,模仿小松鼠的动作和语言,其他幼儿可以扮演森林里的小动物,进行简单的对话表演。
例如:“小松鼠,你的尾巴真漂亮!”“是啊,我的尾巴能帮我跳得更高!”
5. 创意延伸(8分钟)
让幼儿用画纸和彩笔画出自己喜欢的“小松鼠的尾巴”,并说一说自己画的是什么样的尾巴,为什么这样画。
6. 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故事内容,总结小松鼠尾巴的作用,同时引导幼儿思考:“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动物有特别的身体部位?它们有什么作用?”
鼓励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查找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动物的知识。
四、活动延伸:
- 在区域活动中投放“动物尾巴”拼图游戏,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动物特征的认识。
-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小动物,记录它们的特点,形成“动物观察日记”。
五、活动反思:
本活动以故事为载体,结合角色扮演和绘画创作,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多感官参与,幼儿不仅掌握了故事内容,还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今后可结合更多生活化的素材,拓展幼儿的科学认知和语言表达能力。
注:本教案为原创内容,适用于幼儿园大班语言教学活动,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