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赛课课件)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意义》】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读法和写法。
2.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正确运用比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表达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能用比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 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区分比与比例的不同。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具(如彩绳、小棒等)、练习题卡。
-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铅笔、直尺。
四、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小明和小红一起做手工,小明用了4根红色小棒,小红用了6根蓝色小棒。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他们用的小棒数量之间的关系吗?”
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出“比”的概念。
2. 探索新知(15分钟)
(1)认识比的概念
教师讲解:两个数相除,可以表示为它们的比。例如,4和6的比可以写作4:6,读作“4比6”。
(2)比的各部分名称
比的前项、后项、比号。
例如:4 : 6 中,“4”是前项,“6”是后项,“:”是比号。
(3)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通过举例说明:4:6 = 4 ÷ 6 = 2/3
引导学生发现比、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
3. 巩固练习(10分钟)
(1)判断题:
① 比的前项和后项都可以为0。
② 3:5 和 5:3 表示相同的意思。
(答案:错误;错误)
(2)填空题:
① 甲数是8,乙数是12,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② 15:5 可以化简为( )。
(3)应用题:
小明家有3只猫,小芳家有5只猫,两家猫的数量之比是多少?
4. 拓展提升(5分钟)
教师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如果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那么长和宽的比是多少?如果长不变,宽变为10厘米,长和宽的比又会变成多少?”
引导学生思考比的变化规律,并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5. 小结与作业(5分钟)
(1)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比”的基本概念,知道了比的读写方法,了解了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还学会了如何在生活中应用比的知识。
(2)布置作业:
① 完成课本第44页的练习题。
②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比,并记录下来。
五、板书设计:
比的意义
—— 两个数相除,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例:4:6 = 4 ÷ 6 = 2/3
比号::
前项 后项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比”的概念,帮助学生建立起直观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今后可进一步加强比的实际应用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