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冬天教案:真暖和】一、活动目标:
1. 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冬天的特点,感受冬天的寒冷与温暖。
2. 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暖和”现象,如穿棉衣、喝热水、晒太阳等。
3.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鼓励他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感受到的温暖。
4. 激发幼儿对冬天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生活体验感。
二、活动准备:
- 冬天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 棉衣、围巾、手套等冬季衣物实物或图片
- 热水瓶、热汤碗等道具
- 轻柔的背景音乐(如《雪花飘》)
- 绘本《小熊的冬天》或类似主题的绘本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出示冬天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
- “你们看到图片上是什么季节呀?”
- “冬天的时候,天气是怎样的?”
鼓励幼儿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冬天的感受。
2. 探索环节(10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讨论“什么是暖和”。
- 教师提问:“在冬天,我们怎样才能感觉暖和呢?”
- 幼儿举手回答,教师将答案记录下来,如“穿厚衣服”、“喝热水”、“晒太阳”等。
教师可以拿出一些实物,如毛衣、围巾、手套等,让幼儿触摸、观察,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3. 阅读环节(10分钟)
教师讲述绘本《小熊的冬天》,讲述小熊在冬天里如何找到温暖的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适时提问:
- “小熊为什么觉得冷?”
- “它是怎么变得暖和的?”
- “你还知道哪些让自己暖和的方法?”
4. 游戏互动(10分钟)
游戏名称:《找找暖和的东西》
玩法:教师在教室中藏一些“暖和”的物品(如毛绒玩具、热水袋模型等),幼儿分组寻找,并说出这是什么,为什么它能让人感到暖和。
5. 总结与延伸(5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今天的活动内容,鼓励他们分享自己最喜欢的“暖和”方式。
最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个小任务: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家里有哪些东西能让大家感到温暖,并在下次活动中分享。
四、活动延伸建议:
- 在区域角设置“暖和小屋”,提供毛毯、暖灯等材料,让幼儿体验温暖的感觉。
- 开展“我来当小老师”活动,让幼儿轮流讲述自己带来的“暖和”物品及其作用。
- 结合美术活动,让幼儿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暖和”场景。
五、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以“真暖和”为主题,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参与热情。通过多种感官的体验和互动,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冬天的特征和“暖和”的含义。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生活化的素材,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