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揣摩体会感情古诗示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理解《示儿》这首诗的字面意思,掌握诗中重点词语和句式结构。
- 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吟诵、揣摩、品味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 培养学生对古诗语言的感知力和理解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陆游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
-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诗中蕴含的深切爱国之情,体会诗人临终前的复杂情感。
- 难点:如何通过语言文字引导学生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实现情感共鸣。
三、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含诗歌朗诵音频、相关背景资料)
- 课文插图、书法作品等辅助材料
- 学生预习任务单(包括朗读、查阅作者背景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示儿》的配乐朗诵,营造浓厚的古典氛围。
提问:“你从这段朗诵中感受到了什么?是悲伤?还是坚定?”
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诗的情感基调,引出课题《示儿》。
2. 初读感知(10分钟)
- 学生自由朗读全诗,圈画不理解的字词。
- 教师逐句讲解,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 重点讲解“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两句,分析其深层含义。
3. 吟诵体味(15分钟)
- 教师示范朗读,强调节奏与情感的表达。
- 学生模仿朗读,分组练习,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
- 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感受诗人的悲愤与希望交织的情绪。
4. 揣摩品析(15分钟)
- 分组讨论:诗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陆游的内心情感?为什么?
- 教师引导学生从“死去元知万事空”到“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情感变化进行分析。
- 结合陆游所处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人无法实现收复失地的遗憾与执念。
5. 情感升华(10分钟)
- 播放一段关于南宋历史的简短视频或图片,增强学生的时代感。
- 提问:“如果你是陆游,你会怎样表达对国家的牵挂?”
- 鼓励学生写一段短文,表达自己对“家国情怀”的理解。
6. 总结提升(5分钟)
- 回顾本课学习内容,总结诗歌的情感主线。
- 强调古诗不仅是语言的艺术,更是心灵的寄托。
- 布置作业:撰写一篇读后感,结合自身生活谈谈对“爱国”的理解。
五、板书设计
```
吟诵揣摩体会感情——《示儿》教学设计
┌───────────────┐
│作者:陆游│
│朝代:南宋│
│主题:爱国情怀│
└───────────────┘
↓
语言特点:简洁凝练,情感真挚
情感线索:悲—喜—盼
诵读方式:抑扬顿挫,情感递进
```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走进古诗,不仅提升了他们的语言素养,也加深了他们对中华文化的情感认同。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其他爱国题材的古诗,构建更丰富的文化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