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医疗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为规范医疗机构内医疗仪器设备的管理,确保设备的安全、有效、合理使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结合本机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总则
1. 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所有用于诊断、治疗、监护、康复等用途的医疗仪器设备。
2. 医疗仪器设备的管理应遵循“科学管理、责任明确、安全第一、保障服务”的原则。
3. 所有涉及医疗设备的部门和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确保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二、职责分工
1.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医疗仪器设备的采购、验收、登记、维护、保养、报废等全过程管理。
2. 使用科室负责设备的日常使用、操作培训、清洁消毒及初步故障处理。
3. 医疗技术部门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性能检测与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监督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操作规程执行情况。
三、设备采购与验收
1. 医疗仪器设备的采购应按照医院采购流程进行,优先选用符合国家认证标准的产品。
2. 新设备到货后,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验收,检查设备外观、配件、说明书、合格证等是否齐全。
3. 验收合格后,设备应建立档案,记录设备型号、序列号、供应商信息、安装日期等基本信息。
四、设备使用与操作
1. 所有医疗设备的操作人员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资质后方可上岗。
2. 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更改设备参数或进行非授权操作。
3. 使用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上报设备管理部门。
五、设备维护与保养
1. 设备管理部门应制定年度维护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检查、校准和维修。
2. 对于高频率使用的设备,应增加巡检频次,确保其正常运行。
3. 维护保养记录应详细存档,作为设备使用寿命评估和后续管理的重要依据。
六、设备报废与更新
1. 对于已损坏无法修复、技术落后或不符合现行标准的设备,应按规定程序申请报废。
2. 报废设备需经设备管理部门审核,并报院领导批准后方可处理。
3. 报废后的设备应按环保要求进行妥善处置,防止环境污染。
七、安全管理
1. 医疗设备使用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因操作不当引发安全事故。
2. 对于涉及放射、激光、高压等特殊类型的设备,应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措施。
3. 定期开展设备安全培训,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八、附则
1. 本制度由医院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
通过建立健全的医疗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有助于提升医院整体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和诊疗效果。各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严格落实,共同推动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