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精选范文 >

中考关于《送东阳马生序》的知识点

2025-07-09 09:05:47

问题描述:

中考关于《送东阳马生序》的知识点,在线等,求秒回,真的十万火急!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9 09:05:47

中考关于《送东阳马生序》的知识点】《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文学家宋濂的一篇赠序,文章通过讲述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辛经历,勉励后学勤奋学习、不畏艰难。作为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篇目,该文在中考中常以阅读理解、文言文翻译、主旨分析等形式出现。以下是对该文在中考中可能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作者与文体

作者: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被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文体: 赠序。赠序是古代文人之间的一种文体,用于临别赠言,表达勉励或祝愿之意。本文即为宋濂写给同乡晚辈马君则的赠序,旨在鼓励其刻苦学习。

二、文章内容概要

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早年求学的艰苦经历,包括:

- 借书抄录:因家贫无书,只能向他人借书,亲自抄录;

- 求师问难:寒冬时节,远行求教,不惧风雪;

- 生活清苦:穿破旧衣服,吃粗茶淡饭,仍坚持读书;

- 对比今人:指出如今学子条件优越,更应珍惜机会,发奋图强。

全文通过自身经历,表达了对求学精神的推崇,也体现了作者谦逊好学、不畏艰难的人格魅力。

三、重点词语解释

| 词语 | 解释 |

|------|------|

| 嗜学 | 喜爱学习 |

| 稚 | 年幼 |

| 稚子 | 小孩 |

| 假借 | 借给 |

| 弗之怠 | 不懈怠 |

| 逾约 | 超过约定的期限 |

| 走送之 | 跑着送还 |

| 硕师 | 博学的老师 |

| 温室 | 暖和的房间 |

| 烈风 | 大风 |

| 风霜 | 风雨 |

| 冻馁 | 冻饿 |

| 诸生 | 各位学生 |

| 以是 | 因此 |

| 叩问 | 请教 |

| 或 | 有时 |

| 皲裂 | 手脚冻裂 |

| 烨然 | 光彩鲜明的样子 |

| 烨然若神人 | 光彩照人,像神仙一样 |

四、文言句式与翻译

1. “余幼时即嗜学。”

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学习。

2.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看,常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借书。

3.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亲手抄写,计算着日期归还。

4.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有德行、声望高的前辈,学生挤满屋子,他从未稍微降低态度和脸色。

5.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我站在旁边侍候,提出疑问,询问道理,低头侧耳请教。

6.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在严冬的大风中,积雪有几尺厚,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也不知道。

7.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我穿着破旧的衣服,处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之意。

五、主题思想

文章通过叙述自己求学的艰难历程,表达了以下几个核心思想:

- 勤奋刻苦:强调只有通过不懈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 不畏艰难:面对困苦环境,依然坚持学习;

- 珍惜机遇:对比过去与现在,呼吁后学珍惜良好的学习条件;

- 谦虚好学:表现出作者虚心求教、尊敬师长的态度。

六、常见考点归纳

1. 文言实词与虚词的理解(如“弗”、“以”、“之”等);

2. 句子翻译(尤其是重点语句);

3. 文章结构分析(开头引入、中间叙事、结尾议论);

4. 写作手法(对比、细节描写、抒情议论);

5. 主旨把握(劝学、励志、感恩);

6. 人物形象分析(宋濂的勤奋、谦逊、坚韧)。

七、备考建议

- 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

- 反复诵读课文:增强语感,理解文章情感;

- 整理笔记:将知识点分类整理,便于复习;

- 多做真题练习:熟悉中考题型,提升答题技巧;

- 联系现实:思考文章对当代学生的启示意义。

结语

《送东阳马生序》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文言散文,更是一部激励后人的励志之作。它告诉我们在学习道路上,唯有坚持不懈、不怕困难,方能实现理想。希望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认真掌握相关知识点,真正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