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晏子使楚》原文及翻译】《晏子使楚》是出自《晏子春秋》的一篇经典寓言故事,讲述了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婴(即晏子)出使楚国时,面对楚王的羞辱与挑衅,凭借智慧和机智巧妙应对,维护了国家尊严的故事。这篇文章不仅语言生动,寓意深刻,也展现了古代士人的风骨与智慧。
原文: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贤主,不肖者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使楚矣。”
楚王笑曰:“齐固善盗乎?”晏子对曰:“楚之水土使民善盗,齐之水土使民善农。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岂楚之水土哉?”
翻译:
晏子奉命出使楚国。楚国人因为晏子身材矮小,就在大门旁边开了一个小门,请他从小门进去。晏子不肯进去,说:“到狗国去的人才从狗门进去;如今我出使的是楚国,不应该从这个门进去。”接待的人只好改道,让他从大门进入。
晏子见到楚王后,楚王问:“齐国没有人吗?怎么派你来当使者?”晏子回答:“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三百多条街巷,人们张开衣袖可以遮住阳光,挥洒汗水像下雨一样,肩并肩、脚跟脚地走在街上,怎么会没人呢?”
楚王又问:“既然这样,为什么派你来?”晏子答:“齐国派遣使者,各有不同的对象。贤能的人被派去见贤明的君主,无能的人则被派去见昏庸的君主。我最无能,所以被派到楚国来了。”
楚王笑着说:“齐国的人是不是都喜欢偷东西?”晏子回答:“楚国的水土让百姓喜欢偷东西,齐国的水土让百姓喜欢种田。现在百姓在齐国生活,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难道是楚国的水土有问题吗?”
读后感:
《晏子使楚》通过晏子与楚王的对话,展现了晏子的机智与幽默,同时也讽刺了楚王的傲慢与偏见。文章语言简练,寓意深远,不仅是古代外交智慧的典范,也为后人提供了如何在困境中保持尊严与风度的启示。
晏子的应对方式,既不失礼节,又巧妙地反击了对方的轻视,体现了“以柔克刚”的处世哲学。这种智慧,在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