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精选范文 >

劝学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2025-07-07 01:46:44

问题描述:

劝学阅读练习题及答案,有没有人理理我呀?急死啦!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7 01:46:44

劝学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劝学》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荀子所著的一篇重要文章,主要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本文语言精炼,寓意深刻,常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作为阅读理解训练的典型材料。

一、阅读理解题

1. 《劝学》的作者是谁?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

《劝学》的作者是荀子。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学习是人不断进步的重要途径,必须勤奋刻苦,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就。

2. 文中“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答: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通过“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的形象描写,说明积累的重要性,强调只有不断积累,才能达到成功的目标。

3.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道理?

答:

这句话说明了任何伟大的成就都离不开点滴的积累。没有一步步的小进步,就无法实现远大的目标;没有一点一滴的努力,也无法成就宏大的事业。

4. 文中提到“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这是为了说明什么?

答:

这句话是为了说明即使不具备优越的条件,只要专心致志、坚持不懈,也能取得成功。强调了学习态度和专注力的重要性。

5. 荀子在文中是如何看待“学”与“思”的关系的?

答:

荀子认为,“学”和“思”是相辅相成的。他主张“学而不思则罔”,即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思而不学则殆”,即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因此,学习与思考应结合进行。

二、翻译题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答: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颜色比蓼蓝更深。

2.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答:我曾经整天思考,却不如片刻的学习收获大。

3.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答:螃蟹有六条腿和两只钳子,但它没有蛇和鳝鱼那样的洞穴就无法安身,这是因为它的用心浮躁。

三、简答题

1.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理解。

答: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意思是只要坚持不懈,即使是坚硬的金属和石头也可以雕刻成功。这说明了毅力和坚持在学习和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不放弃,最终都能取得成功。

2. 你认为荀子提出的“学不可以已”这一观点对现代人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

荀子提出“学不可以已”,强调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能停止。在当今知识更新迅速的时代,这一观点尤为重要。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提升自身能力,实现自我价值。

四、拓展思考

1. 你是否同意“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一说法?为什么?

答:

我同意这一说法。学习如同逆水行舟,如果不努力前进,就会被水流冲回原处。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知识更新快,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保持竞争力,避免被淘汰。

2. 在你的学习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心不专一”的情况?你是如何克服的?

答:

在学习过程中,确实有时会分心或缺乏动力。我通常会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设定明确的目标,并通过适当的休息和调节来保持专注。同时,培养兴趣、寻找学习的意义,也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五、参考答案

1. 荀子;学习是人不断进步的重要途径,必须勤奋刻苦,持之以恒。

2. 比喻和对偶;强调积累的重要性。

3. 任何伟大的成就都离不开点滴的积累。

4. 强调专注和坚持的重要性。

5. 学与思要相结合,缺一不可。

结语:

《劝学》不仅是一篇经典的议论文,更是一部关于学习精神的哲学著作。它告诉我们:学习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一种终身的追求。希望同学们在阅读这篇文章后,能够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不断提升自己。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