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子(middot及咏喇叭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朝天子·咏喇叭》是明代散曲家王磐所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曲子。这首作品以“喇叭”为题,借物抒情,通过描写喇叭的声响与形象,讽刺了当时社会中权贵横行、欺压百姓的现实,语言生动,寓意深刻,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
一、原文
朝天子·咏喇叭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二、译文
喇叭和唢呐,虽然曲调简单,但声音却十分响亮。
官船往来频繁,混乱不堪,全靠它来撑场面。
士兵听了感到忧愁,百姓听了感到害怕,
哪里还能分辨出真假呢?
眼看着它吹垮了这家,吹破了那家,
最后只剩下水干鹅飞的结局。
三、注释
- 唢呐:一种中国传统的管乐器,音色高亢,常用于民间婚丧嫁娶等场合。
- 曲儿小腔儿大:指喇叭虽小,但声音却很大,比喻表面不起眼,实则影响巨大。
- 官船:指官府的船只,象征权贵势力。
- 抬声价:提高自己的声望或地位,这里暗指权贵借助喇叭的声响来显示威风。
- 水尽鹅飞:比喻一切都被破坏殆尽,没有剩余。
四、赏析
《朝天子·咏喇叭》表面上写的是喇叭这种乐器,实际上是以小见大,借物讽世,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黑暗现象的强烈不满。
曲中“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一句,既描绘了喇叭的声音特点,也暗示了权贵阶层虽无实才,却凭借权势大肆张扬、耀武扬威的现象。“官船来往乱如麻”,进一步展现了官场腐败、秩序混乱的局面。而“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则揭示了喇叭带来的不仅是喧嚣,更是恐惧与压迫,反映了百姓生活的艰难与无助。
结尾“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用夸张的笔法,形象地表现了权贵横行、百姓遭殃的惨状,令人警醒。整首曲子语言通俗易懂,却又富有深意,体现了王磐作为散曲家的高超艺术造诣与深刻的社会洞察力。
五、结语
《朝天子·咏喇叭》不仅是一首描写乐器的曲子,更是一篇充满讽刺意味的社会写实之作。它通过喇叭这一微不足道的小物,揭示了封建社会中权贵专横、百姓受苦的现实,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与艺术价值。至今读来,仍能引发人们对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