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将围绕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圆明园的毁灭》,进行说课。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通过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与后来被毁灭的惨状,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暴行的痛恨,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责任感。
本课不仅是一篇记叙文,更是一篇具有深刻历史教育意义的文章,对于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
- 学会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的对比。
-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毁灭的惨状,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与毁灭的场景,营造浓厚的历史氛围。
2. 朗读感悟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在语言中感受情感,理解课文内涵。
3. 讨论探究法:组织学生围绕课文中的重点问题进行讨论,激发思维,提升表达能力。
4. 情感体验法:通过角色扮演、情感朗读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
通过展示圆明园的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片段,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提问:“你对圆明园有多少了解?它为什么会被毁灭?”引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约10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出问题:
- 圆明园曾经是什么样的?
- 它是怎么被毁灭的?
-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约20分钟)
1. 学习第一部分:圆明园的辉煌
- 重点词句:如“举世闻名”“皇家园林的瑰宝”“艺术的精华”等。
- 通过朗读、想象,感受圆明园的宏伟壮丽。
2. 学习第二部分:圆明园的毁灭
- 重点词句:“侵略者”“大火连烧三天”“化为一片灰烬”等。
-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愤怒与惋惜之情。
3. 对比阅读,体会情感变化
- 对比“昔日辉煌”与“今日残垣”,引导学生思考造成这种悲剧的原因。
(四)拓展延伸,深化情感(约10分钟)
1. 联系现实,引发思考
- 提问:“今天的我们该如何保护文化遗产?”
-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社会责任感。
2. 布置课外作业
- 写一篇读后感,题目为《我眼中的圆明园》。
- 收集有关圆明园的历史资料,制作一份手抄报。
六、板书设计
```
圆明园的毁灭
昔日辉煌 今日毁灭
(举世闻名)(侵略者破坏)
(艺术瑰宝)(化为灰烬)
(民族骄傲)(历史教训)
```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历史责任感。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需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理解差异,注重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以上就是我对《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和说课内容,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