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棉花姑娘》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棉花姑娘》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篇童话故事。文章通过“棉花姑娘”与“七星瓢虫”“燕子”“青蛙”之间的对话,生动地讲述了棉花生长过程中遇到的害虫问题,并借助这些动物的帮助,最终解决了问题。课文语言生动形象,情节简单明了,富有童趣,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和理解。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故事性强、情节有趣的文章比较感兴趣。同时,他们的识字量有限,阅读能力尚在发展中,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朗读、情境创设和互动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感。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不同动物在帮助棉花姑娘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方式,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体会人物情感和故事情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懂得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植物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体会人物情感。
- 难点:理解不同动物在文中所起的不同作用,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五、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包含课文插图、动画片段等)
-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 角色扮演头饰(如“棉花姑娘”“七星瓢虫”“燕子”“青蛙”)
- 教学挂图或图片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展示图片:出示棉花田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植物吗?它长什么样?”
2.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棉花姑娘》。
3.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
2.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带领学生认读。
3. 分组讨论: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有哪些小动物参加了?它们分别做了什么?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20分钟)
1. 分段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 棉花姑娘为什么生病了?
- 她先后请谁帮忙?结果怎么样?
- 最后是谁帮她治好了病?为什么只有七星瓢虫能治好?
2. 重点讲解:
- “蚜虫”是什么?为什么七星瓢虫能吃掉它们?
-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还有哪些动物可以帮助农作物除害虫。
3. 情境表演:
-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戴上头饰,模仿课文中的对话,体验人物情感。
- 表演后引导学生评价:你最喜欢哪个角色?为什么?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小组讨论:如果你是棉花姑娘,你会怎样感谢这些帮助过你的小动物?
2. 拓展知识:介绍一些常见的益虫和益鸟,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生态平衡的知识。
3. 延伸活动:布置小任务——画一画“我心中的棉花姑娘”,并写一句祝福语。
(五)总结升华(5分钟)
1. 回顾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复述故事。
2. 提问引导: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 教师总结:我们要学会感恩,懂得帮助别人,也要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七、作业布置
1. 抄写生字词,每个写三遍。
2. 为家人讲一讲《棉花姑娘》的故事。
3. 写一段话,描述你最想帮助的小动物。
八、板书设计
```
棉花姑娘 —— 帮助 —— 七星瓢虫
↓↓
病了 → 请燕子 → 不行
病了 → 请青蛙 → 不行
病了 → 请七星瓢虫 → 治好
```
九、教学反思(可选)
本节课通过情境创设、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参与度。但在时间分配上需进一步优化,确保每个环节都能有效落实。后续教学中可以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提升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