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天末怀李白》赏析】唐代诗人杜甫与李白并称“李杜”,是中国文学史上两位极具影响力的诗坛巨匠。尽管两人性格迥异,一个沉郁顿挫,一个豪放不羁,但他们的友情却深厚而真挚。在杜甫的众多诗作中,《天末怀李白》是一首极具情感深度的作品,不仅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思念,也流露出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天末怀李白》全诗如下:
> 〔唐〕杜甫
> 〔天末怀李白〕
原文: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这首诗写于杜甫晚年漂泊西南之时,当时他得知李白因参与永王李璘的叛乱而被流放夜郎,心中十分牵挂。诗题“天末”意指遥远的边塞之地,暗含对友人处境的担忧和无奈。
首联“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以秋风起自天边开篇,营造出一种苍凉、萧瑟的氛围。诗人借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孤寂与不安,同时也向远方的李白发出关切之问:“你的心境又如何?”这种问句既是对友人的问候,也是对自己处境的反思。
颔联“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鸿雁是古代传递书信的象征,诗人借此表达希望有消息传来,但现实却是“江湖秋水多”,暗示路途艰险,音讯难通,更添几分惆怅。
颈联“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这是全诗中最富哲理的一联。杜甫在这里道出了他对命运的深刻体悟。他认为才华横溢的人往往命运坎坷,而那些奸邪之人却常常得势。这不仅是对李白遭遇的同情,更是对世道不公的愤懑。
尾联“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诗人将李白比作屈原,认为他如同当年被流放的屈原一样,遭遇不公。诗人想象着如果李白还在,他们可以一起倾诉心事,甚至像屈原那样写下诗句寄托哀思。此联情感深沉,意境悠远,体现出杜甫对李白的敬重与惋惜。
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杜甫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李白的怀念,也展现了自己作为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在动荡时代中的孤独与坚持。
总的来说,《天末怀李白》是一首情真意切、寓意深远的佳作,它不仅是杜甫与李白友情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少见的抒情与议论结合的典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