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大班《小雨点沙沙沙》教案】一、活动名称
《小雨点沙沙沙》
二、活动年龄
幼儿园大班(5-6岁)
三、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儿歌和音乐,让幼儿了解“小雨点”在自然界中的声音和作用。
2.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他们观察和倾听的能力。
3. 能力目标:引导幼儿尝试用身体动作、语言表达等方式表现“小雨点”的声音和节奏。
四、活动准备
1. 教师准备:
- 《小雨点沙沙沙》歌曲音频或视频
- 小雨点相关的图片或实物道具(如塑料小雨滴、雨伞等)
- 轻柔的背景音乐
- 简单的打击乐器(如铃鼓、沙锤)
2. 幼儿准备:
- 提前观察下雨天的情景,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
五、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们听过下雨的声音吗?小雨点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引导幼儿回忆并模仿雨声,如“沙沙沙”、“滴答滴答”。
播放轻柔的雨声音频,让幼儿闭上眼睛听一听,说说自己的感受。
2. 学习儿歌《小雨点沙沙沙》(10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习儿歌,边唱边做动作。
儿歌
> 小雨点,沙沙沙,
> 打在窗户上,
> 小雨点,沙沙沙,
> 唤醒小花和小草。
教师可以配合动作,如用手轻轻拍打桌面表示雨声,引导幼儿跟随模仿。
3. 互动游戏:我是小雨点(10分钟)
游戏规则:
- 幼儿围成一个圈,教师扮演“太阳”,其他幼儿扮演“小雨点”。
- 当教师说“下雨了”,幼儿开始模仿小雨点落下的动作;
- 当教师说“太阳出来了”,幼儿停止动作,做出“晒太阳”的姿势。
- 教师可加入打击乐器,让幼儿根据节奏进行表演。
4. 创意表达(10分钟)
- 提供画纸、水彩笔等材料,让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小雨点”。
- 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的作品,如“我的小雨点是蓝色的,它在跳舞”。
5. 总结与延伸(5分钟)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提问:“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你最喜欢哪个环节?”
鼓励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观察下雨的情景,并用语言或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六、活动评价
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力。
2. 通过幼儿的绘画和语言表达,了解他们对“小雨点”的理解程度。
3. 收集幼儿反馈,调整后续教学内容。
七、活动延伸
- 在科学区投放“雨”的相关资料,如雨量计模型、天气图等。
- 组织一次户外观察活动,让幼儿在下雨天亲身感受雨的声音和触感。
八、注意事项
1. 活动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使用尖锐或易碎物品。
2. 对于情绪敏感的幼儿,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引导。
3. 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反应灵活调整活动节奏。
九、附录
- 儿歌《小雨点沙沙沙》歌词
- 雨天相关图片素材
- 教学反思记录表
本教案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引导幼儿认识自然现象,同时注重语言、音乐和肢体表达的综合发展,适合幼儿园大班教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