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 学习通过人物语言、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增强情感体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红军战士英勇无畏、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英雄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理解“丰碑”象征的意义,体会人物形象。
-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深刻思想内涵。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课文录音、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资料。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关于红军长征的相关背景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出示一幅红军长征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丰碑’吗?在我们的心中,什么人才能被称为‘丰碑’?”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引出课题《丰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新词。
2. 教师带领学生正音,讲解重点词语。
3. 提问: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主要人物是谁?发生了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20分钟)
1. 分段朗读,分组讨论:
- 介绍环境,营造氛围。
- 描写将军的动作、语言,表现其关心战士。
- 第三段:发现“丰碑”,引发疑问。
- 第四段:揭示真相,点明主题。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
- 将军:关心战士、富有同情心。
- 老战士:无私奉献、默默牺牲。
3. 讨论“丰碑”的象征意义:
- “丰碑”不仅是那座雪堆,更是指那些为革命事业献出生命的英雄们。
- 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说说他们心中有哪些“丰碑”。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播放一段关于红军长征的纪录片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那段历史。
2. 鼓励学生讲述自己了解的英雄故事,分享他们的感悟。
3. 教师总结:真正的“丰碑”是精神的象征,是不朽的信仰。
(五)课堂小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丰碑”不仅是实物,更是精神的体现。鼓励学生学习红军战士的优秀品质,做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
(六)布置作业(2分钟)
1. 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心中的“丰碑”》,谈谈你对“丰碑”的理解。
2. 复述课文内容,向家人讲述这个感人故事。
五、板书设计:
```
课文《丰碑》
—— 红军战士的崇高精神
丰碑 = 英雄的牺牲 + 人民的铭记
人物形象:将军——关爱战士;老战士——无私奉献
主题思想:歌颂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
```
六、教学反思(教师自评)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理解“丰碑”的深层含义。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但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象征意义方面还需加强,今后应多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