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名称: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
2. 课程代码:EE301
3. 学分:4学分
4. 学时:64学时(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16学时)
5. 先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
二、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
(一)模拟电子技术部分
1. 半导体器件基础
- 半导体材料特性
- PN结及其特性
- 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及特性
2. 放大电路基础
- 放大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 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 多级放大器的分析方法
3. 集成电路基础
- 集成电路的基本类型
- 运算放大器的应用
- 模拟集成电路的设计原则
(二)数字电子技术部分
1. 数字逻辑基础
- 数制与编码
- 逻辑代数基础
- 逻辑函数的化简与实现
2. 组合逻辑电路
-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 常见组合逻辑电路的功能及其应用
- 组合逻辑电路的优化设计
3. 时序逻辑电路
- 触发器的工作原理及特性
- 各类时序逻辑电路的功能及其应用
- 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教学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2. 实验教学采用独立实验和综合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
3. 课外学习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参与讨论等方式拓展知识面。
五、考核方式
1. 平时成绩占30%,包括出勤、作业、课堂表现等。
2. 实验成绩占20%,主要考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 期末考试占50%,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面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材与参考书目
1. 教材:《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第X版),XXX出版社,20XX年。
2. 参考书目:
-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XXX出版社,20XX年。
-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XXX出版社,20XX年。
- 《现代电子技术》,XXX出版社,20XX年。
七、课程特色
本课程紧密结合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的核心内容,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目标
1. 掌握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九、教学安排
| 周次 | 内容 |
|------|------|
| 第1周 | 半导体器件基础 |
| 第2周 | PN结及其特性 |
| 第3周 | 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及特性 |
| ...| ...|
注:具体教学进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十、实验项目
1. 半导体器件特性测试
2. 放大器性能测试
3. 数制转换实验
4. 组合逻辑电路设计与实现
5. 时序逻辑电路设计与实现
以上即为《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大纲,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在本课程中有所收获,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