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是《世说新语》中的一篇经典短文,讲述了陈太丘与友人之间的故事,展现了古代士人的风范和礼仪文化。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篇课文的内容,以下是一些综合复习题。
一、选择题
1. 《陈太丘与友期》中的“期”字是什么意思?
A. 日期 B. 约定 C. 时间 D. 期望
答案:B
2. 陈太丘的朋友为什么生气?
A. 陈太丘没有按时到达 B. 陈太丘的儿子不礼貌
C. 陈太丘的朋友迟到 D. 陈太丘的朋友忘记了约定
答案:A
二、填空题
1. 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__,过中不至。
答案:太丘舍去
2.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三、简答题
1.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陈太丘与友期》的主要内容。
答案:陈太丘与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但朋友迟到,陈太丘先行离开。朋友到达后责怪陈太丘的儿子元方,元方以礼回应,指出朋友的失约行为,使朋友感到惭愧。
2.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守信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了对儿童礼仪教育的重视。无论年龄大小,每个人都应该遵守承诺,尊重他人。
四、拓展题
1. 如果你是元方,你会如何处理父亲的朋友失约的情况?
答案:作为元方,我会保持冷静,礼貌地向朋友解释父亲已经先行离开的原因,并提醒朋友守时的重要性。同时,我也会表现出对朋友的尊重,避免争吵。
通过这些复习题,希望大家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陈太丘与友期》的内涵,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诚信守信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