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精选范文 >

第10课《小石潭记》知识点总结(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

2025-05-20 15:36:12

问题描述:

第10课《小石潭记》知识点总结(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跪求好心人,拉我出这个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5-20 15:36:12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文中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幽美和静谧,还融入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为了更好地理解这篇作品,我们有必要对其中的一些重点语言现象进行归纳总结。

一、通假字

在文中,“斗折蛇行”中的“斗”通“陡”,意为陡然;“以其境过清”中的“清”通“青”,这里指的是环境过于冷清或凄清。

二、一词多义

1. 乐:文章中多次出现“乐”字,如“心乐之”的“乐”表示高兴、愉悦;而“似与游者相乐”的“乐”则有娱乐、嬉戏的意思。

2. 见:文中“全石以为底”的“见”同“现”,显现之意;而在其他语境下,“见”也可能表示看见。

三、古今异义

1. 去:“乃记之而去”的“去”在古文中指离开,现代汉语中多用于距离概念。

2. 可:“潭中鱼可百许头”的“可”古义为大约,今常用作可能、可以等意思。

四、词类活用

1. 名词作状语:例如,“斗折蛇行”的“斗”和“蛇”,本是名词,在此处用作状语,分别形容行进的状态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像蛇一样蜿蜒。

2. 形容词使动用法:“凄神寒骨”的“凄”和“寒”,本来都是形容词,这里使后面的名词“神”和“骨”受到影响,产生一种寒冷的感觉。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小石潭记》的语言魅力及其背后蕴含的情感表达。希望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这篇经典之作。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