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王羲之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被誉为“书圣”。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赞誉,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一段关于王羲之生平事迹的文言文节选以及相关阅读题目,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位伟大的书法家及其文化意义。
原文如下:
王右军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焉。及长,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问题:
1.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 尤善隶书( )
- 欣然写毕( )
2. 翻译句子。
- 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
3. 根据文章内容回答:
- 王羲之为什么特别喜欢鹅?
- 文中提到的两件事分别体现了王羲之怎样的性格特点?
解析:
1. 第一题考查的是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尤善隶书”的意思是“尤其擅长隶书”,因此“善”应解释为“擅长”;“欣然写毕”的“欣然”表示高兴的样子,“毕”则指完成,所以这里可以解释为“高兴地写完”。
2. 第二题需要准确翻译句子,“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的意思是“老妇人听说王羲之要来,就把鹅杀了准备款待他”。注意保持原句结构的同时做到语义通顺。
3. 对于第三题,首先从文中可以看出王羲之对鹅的喜爱源于它们的姿态优美且叫声动听,这反映了他对自然美的敏感与追求。至于性格方面,第一件事展示了他对艺术的高度热爱,愿意为了获得心仪的书法作品付出努力;第二件事则体现了他率真随和的一面,能够与人和谐相处并享受生活中的小乐趣。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王羲之作为一个艺术家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情趣所在。希望这些题目能激发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