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精选范文 >

苏轼《石钟山记》原文及翻译

2025-05-16 08:41:46

问题描述:

苏轼《石钟山记》原文及翻译,跪求万能的网友,帮帮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5-16 08:41:46

苏轼的《石钟山记》是其游记散文中的经典之作,文中通过作者实地考察和细致观察,揭示了石钟山命名的由来,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思考与科学探索精神。

原文:

《水经注》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响若洪钟,因得名也。此言得之。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尤疑之。是夕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翻译:

《水经注》记载说:“在彭蠡湖的出口处有一座石钟山。”郦道元认为石钟山下临深潭,微风吹过水面激起波浪,水与石头相互撞击,发出的声音像洪钟一样,因此得名。这种说法是正确的。然而那些浅薄的人却用斧头敲击石头来验证,自认为找到了真相。我对此更加怀疑。这天晚上月光明亮,我和儿子苏迈乘坐小船来到绝壁之下。巨大的岩石侧立千尺,如同猛兽怪异的鬼影,阴森可怕仿佛要扑过来;山上的鹘鸟听见人声也惊飞起来,在云霄间发出磔磔的叫声;还有像是老人咳嗽并笑着的声音从山谷中传来,有人说这是鹳鹤的叫声。我正感到心中不安想要返回时,忽然听到水面上传来巨大的声音,轰隆作响如同连续不断的钟鼓声。船夫非常害怕。我们慢慢靠近观察,发现山脚下都是石洞裂缝,不知道有多深,微弱的波浪进入其中,波动冲击产生这样的声响。船只返回到两山之间的航道上,即将进入港口时,看到一块大石矗立在水流中央,可以容纳上百人,中间空旷且有许多孔洞,随着风和水的流动,发出窾坎镗鞳的声音,与刚才那轰鸣声相互呼应,就像音乐演奏一般。于是我笑着对儿子说:“你听出来了吗?那轰鸣声像是周景王的无射钟,窾坎镗鞳声像是魏庄子的歌钟。古人并没有欺骗我们啊!”

这篇作品不仅记录了苏轼对于石钟山命名原因的探究过程,还体现了他对自然界的敬畏以及对前人智慧的尊重。通过亲身体验和理性分析,苏轼纠正了以往关于石钟山命名的传统误解,并倡导了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