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孙膑兵法》作为一部重要的军事著作,承载着古代兵家智慧的结晶。其中,《十问》篇以其独特的提问形式和深刻的战略思考,展现了孙膑对战争艺术的独到见解。
以下是《孙膑兵法·十问》的部分内容及其现代汉语翻译:
一问: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译文:战争是国家的重大事务,关乎生死存亡,不能不慎重对待。
二问: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译文:上等的策略是通过谋略取胜,其次是通过外交手段,再次是通过兵力对抗,最下策是攻城略地。
三问: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译文:了解自己和敌人的情况,就能百战百胜;不了解敌人但了解自己,胜负各半;既不了解敌人也不了解自己,每次战斗都会失败。
四问: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译文:所有作战行动,都应以常规手段配合,以出奇制胜。
五问: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
译文:善于用兵的人,不会让士兵重复服役,也不会多次运输粮食。
六问: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译文:用兵的原则是,有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包围敌人,有五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进攻敌人,有两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分散敌人。
七问:故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译文:将领必须具备智慧、诚信、仁爱、勇敢和严格管理的能力。
八问: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译文:懂得用兵之道的将领,是民众命运的主宰,也是国家安危的关键人物。
九问: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译文:没有开战之前就预见到胜利的,是因为谋划周密;没有开战之前就预见到失败的,是因为谋划不足。
十问: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译文:所以说:了解自己和敌人的情况,就能百战百胜;不了解敌人但了解自己,胜负各半;既不了解敌人也不了解自己,每次战斗都会失败。
以上便是《孙膑兵法·十问》的部分内容及其现代汉语翻译。这部经典著作不仅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军事思想资源,也为现代人提供了深刻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