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微》出自《诗经·邶风》,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首极具代表性的短小诗歌。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表达了劳动人民在艰苦环境下对统治者无休止剥削的不满与控诉。
原文: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翻译:
天黑了啊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如果不是为了君主的事,怎么会站在露水中?
天黑了啊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如果不是为了君主的事,怎么会陷在泥地里?
注释:
- 式微:天色渐暗,这里引申为生活困苦。
- 胡:为什么。
- 中露:指暴露在外,受风吹雨打。
- 躬:身体,这里指劳作之事。
赏析:
《式微》通过对劳动者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当时社会底层百姓的艰辛生活。诗中的反复咏叹“式微”、“胡不归”,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深化了主题思想。通过对比“中露”与“泥中”的场景描写,进一步凸显了劳动者所承受的艰难处境。整首诗虽短小精悍,却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体现了《诗经》作为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
以上是对《式微》一诗的全面解读,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首经典之作。